政府工作报告
mdash;mdash;2018年1月26日在区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代区长 胡志权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陕州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中央、省、市部署要求,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圆满完成了区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201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218亿元,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7.3亿元,增长9.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96亿元,增长13.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4亿元,增长1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1.7亿元,增长12.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完成26218元、11888元,增长9%、9.5%。全区8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8亿元,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取得突破,转型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实。
mdash;mdash;陕州品牌再结硕果。大力实施商标战略,骏通品牌继二仙坡品牌之后,再获中国驰名商标,并在41个国家注册商标,开创我区企业海外商标注册先河。新增陕州苹果、陕州石榴、陕州红梨、清泉沟小米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我区被列入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试点。
mdash;mdash;陕州智慧先人一步。在全市率先实施城区Wi-Fi全覆盖工程,覆盖面积达4.36平方公里,可实现1.1万人同时无线上网,有力促进了群众信息消费、移动消费的持续增长。
mdash;mdash;陕州扶贫创出新路。探索建立了金融扶贫五个一做法[1]和非贫困户带贫1+1做法[2],三门峡市、河南省金融扶贫现场会先后在我区召开;在全国金融扶贫现场观摩会上我区做了典型发言,开创了非贫困县开展金融扶贫的新路子。
mdash;mdash;陕州环境频获点赞。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60天,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目标,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成果被省环保厅刊发专期战报,予以全省表扬。
mdash;mdash;陕州文化更加自信。蒲剧《孙安动本》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成功展演,轰动全国;陕州剪纸、捶草印花、锣鼓书、穿山灶、十碗席等陕州元素融入《魅力中国城》三门峡竞演节目,声名远播;首届陕州地坑院文化灯会惊艳亮相,火遍全城;新加坡电视台、美国ABC电视台等国外著名电视台到地坑院拍摄取景。陕州文化逐步走向世界,陕州人民的文化认同感愈加坚定。
mdash;mdash;陕州影响更为深远。陕州地坑院景区荣升国家4A级景区,并在第五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上荣获2017年民生示范工程;射击小将史梦瑶入围2017CCTV体坛风云人物候选人名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调研陕州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国家级空间大数据学术交流会在我区召开,陕州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
一年来,全区上下同心同德、同力同向、同甘同苦,取得了稳中有进的成效,收获了克难攻坚的喜悦,陕州人的自信心和精气神大幅提振,陕州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明显增强,陕州人民的荣耀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2017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转型升级,工业经济稳中提质。强化企业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贷款62.8亿元。新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总数达60家。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83亿元,增长14.3%。专用车制造业航母雏形初显。骏通公司取得特种作业车底盘及运输专用整车生产资质;年产1万辆起重举升专用车生产线建成试产,列入工信部产品名录;年产5000辆冷链运输专用车和年产5000辆铝合金专用车两条生产线正在调试;1万辆多轮驱动专用车项目备案获省工信委批复,具备整车生产资质;大力实施机器换人示范项目,购进178台国际一流智能焊接、切割等操作机器人,智能制造迈出新步伐。骏通公司专用车年产量达到2.7万辆,产值30亿元,成为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专用车生产企业。化工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实施项目15个,累计完成投资56.5亿元,园区道路、供热、供气、供水及创业服务中心、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茂森清洁能源热电联产一期项目建成投运;吉能燃气输气管道正在铺设;三门峡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完成地探、物探。佰研生物农药助剂及精细化工项目建成投产;新鑫源公司尼文酸产量占全球市场60%份额,医药农药中间体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军民融合产业实现突破。抢抓军民融合战略机遇,突出招大商、招军商,中科数遥高光谱卫星数据应用产业基地快速做大;河南英富迪年产1万套红外热成像系统生产基地建成调试。
(二)注重优质高效,现代农业量质齐升。粮食总产10524万公斤。果、牧、菜、烟、菌、林六大特色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全年果品总产5.6亿公斤;规模养殖场达60个;蔬菜产量4.2亿公斤;烟叶产量193.3万公斤;白木耳、羊肚菌新品种栽植成功,食用菌产量5308万公斤;生态林营造3.6万亩。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2个,特色农业产业基地102个,新发展家庭农场23家。陕州区红啤梨标准化项目正式启动,陕州区成为阿里巴巴农村战略在生鲜农产品领域的首个农业供给侧改革试点示范区域。认证三品一标[3]农产品13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全面启动。龙飞公司荣获国家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销售额达3.5亿元,我区信息进村入户示范经验在全省推广。
(三)强化引领带动,第三产业势头强劲。陕州地坑院景区功能不断完善,主题文化酒店装修设计方案已完成,3个生态民宿院投入使用;陕州地坑院杯全国山地自行车邀请赛成功举办,地坑院景区旅游持续火热,开业以来累计接待游客450万人次。高阳山温泉度假区五星级酒店装修、景观湖建设加快推进。崤函古道旅游区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开发了陕州粮液、老陕州洋葱干红葡萄酒、白天鹅系列旅游产品等20余种文化旅游产品。深化旅游合作,与58家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16万人次,旅游收入33.6亿元。以康体养生为主的大健康产业加快推进,制定了大健康产业总体指导意见,完成高阳山片区总体规划;甘山森林公园被评为第二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上席秋林沟温泉康养项目正在完善规划设计。特色商业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0亿元,实现税收9600万元。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83.4亿元,增长10.5%。
(四)坚持主动融入,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实施城建重点工程61个,已建成11个,在建43个,前期7个,累计完成投资32.3亿元。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启动。辛店村等4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有序推进。五里河、金水河、席村沟河道治理完成施工图设计。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建成运行,并与全市联网。观音堂副中心城区加快建设。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张汴乡曲村、宫前乡韩川村、硖石乡石门沟村和车壕村被评为市级生态村。原店镇新建村入选第五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陕州区成功入选2017年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试点。
(五)致力破难解困,六大攻坚点面皆活。全力推进六大攻坚战,突出守底线、冲高线,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付出努力前所未有,保证了高线不下滑、稳中有进,底线不失守、平稳可控。脱贫攻坚扎实推进。以两不愁四保障为重点,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13个,1434户贫困群众春节前可搬迁入住新居,216户贫困户享受危房改造政策;建成产业培训基地16个,产业就业基地119个,产业增收大棚1541个;发放办理扶贫小额贷款3.94亿元;贫困人口实现就业4782人;纳入低保、五保、残疾人兜底保障对象5532人;发放教育助学资金652.9万元;三个一批[4]健康政策全面落实。全区1345户4987人摆脱贫困,贫困发生率降至8.07%。环境治理有力有效。持续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PM2.5、PM10浓度分别为58微克/立方米、102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面打响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了区、乡、村三级河长制,南涧河东七里、青龙涧河北梁桥出境断面水质不断改善。扎实推进沿黄矿山环境综合整治,治理面积1599.6亩,顺利通过国家省市检查验收。改革开放取得进展。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权责清单制度深入推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落实工商税务多证合一登记制度[5],全区新增市场主体2200家。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场所建设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3项试点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经营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陕州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成功改组陕州农村商业银行。公立医院改革有序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城市管理职责划转到位。关闭退出滕泰、金义、鑫和三个煤矿,化解落后产能75万吨;省属企业办社会职能剥离任务全面完成,三供一业移交6393人。持续扩大开放合作,全年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62.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72亿美元,引进省外资金74.4亿元,出口创汇1.3亿元。总部经济实现税收7.1亿元,是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税收总额的3倍,比2016年增加2.5亿元,同比增长52%。转型发展深入实施。围绕打造五彩三门峡[6],强化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接续替代产业培育,铝及铝加工、化工、冶金建材、黄金等传统产业稳步提升,装备制造、军民融合、大数据处理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兴浩公司在新三板[7]挂牌上市;青山磨料制品公司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三门峡分中心在豫西机床厂成立;中蔼万家、中泽万家落户陕州,这些劳动密集型的制衣企业对改善我区重工业偏重的格局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大型无人机制造项目成功签约,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方兴未艾。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19.8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4.7%。安全生产扎实开展。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紧盯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领域,深入开展查隐患、促整改、保平安专项行动,强化执法监管,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信访形势稳定向好。不断创新社会治理,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社会大局总体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指数排名全省第十四位、全市第一位。党的十九大期间,没有发生来自陕州区的干扰,实现了赴京个访、非访双零登记,是省委、省政府表彰的32个的县(市)区之一。
(六)着力改善民生,幸福指数不断增强。全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21.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教育扩容、安居保障、解困保民生等十件实事完成投资4.6亿元。配套支撑更加完善。蒙华铁路、国道310南移、省道245改扩建、豫晋高速南引线等工程进展顺利;投资5497万元,新建、扩建县乡公路4条21.5公里、通村公路43条57公里,群众出行条件进一步改善。总投资6.2亿元的一中(大石涧)两小(张家坡、池芦)水库进展顺利;24个贫困村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可解决2.6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建供热管线3296米、交换站4座、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4万平方米,城乡配套功能更加完善。社会保障深入推进。全年共发放各项社会保险金4.62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645万元,城镇新增就业7635人。全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9万人,支付各类医疗费1.76亿元。发放城乡低保金2673.6万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陕州中学与山西康杰中学、陕州区一高与周口郸城一高分别结为盟校,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学院正式成立,我区高等教育发展实现突破;中心幼儿园建成招生,神力路小学开工建设,陕州清华园学校项目签约落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继续实行两馆一站[8]免费开放,送戏下乡310场,基层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文化服务。
(七)深化效能革命,政府治理能力有所提升。深入学习贯彻《准则》和《条例》,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7件,政协委员提案112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9%。强化审计监督,节约项目建设资金2341.9万元。深入落实市委强化担当作为、深化效能革命决策部署,全面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及政府合同、规范性文件审查等制度,政府决策更加规范、更加科学。
同时,国防动员、人民武装、统计、消防、民族宗教、黄河河务、史志档案、老区建设、邮政通讯、妇女儿童、残疾人、对台、外侨、人防、老龄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陕州发展的每一步足迹,每一个成就,都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科学决策、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区人民的团结奋斗、踏实苦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应时代之变迁、领时代之先声、应时代之潮头,举旗定向、把舵领航,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取得各项成绩的根本所在。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陕州区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压力: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优、动力不足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传统产业占比偏高、新兴产业培育不够,缺乏大项目支撑带动,调结构、促转型任务依然艰巨;城乡发展不均衡、不协调,农村贫困人口量大面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环境污染防治、安全生产压力较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还有欠账;政府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还需进一步加强,等等。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勇于担当、认真解决、不负重托!
二、201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预期目标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时代陕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一年。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陕州而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两大关口,即必须跨越非常规的现阶段关口,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必须跨越常规性的长期关口,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虽然如此,我区推动高质量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有利条件,世界经济复苏回暖,我国经济稳中向好,大的环境看我们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中央、省、市出台了一系列稳中有进的政策,有利于我们加快发展;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市场活力持续迸发。因此,只要我们转变理念、遵循规律、紧盯目标、锲而不舍,就一定能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境界,开创新一年发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为三门峡市发力三次创业[9]、加快转型创新发展贡献强劲的陕州力量。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节能减排、环保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市定目标。
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做到四个服从[10],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按照区委的安排部署,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坚决维护区委权威。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奋斗目标,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惠及群众,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增创发展新优势、开创发展新境界。四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推动陕州速度向陕州质量转变、陕州产品向陕州品牌转变。五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创新。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通过扩大开放增强外源动力,通过创新催生新生动力。
三、2018年政府工作重点
落实好中央、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区委二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坚持一个领导、保持两个不变、走好四条路子、打好五套组合拳工作思路,今年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围绕五彩三门峡,推动产业转型。以打造五彩三门峡为指引,优化存量、壮大增量、主动减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增长新优势。重点抓好总投资495亿元的106个区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26亿元以上。
一是依托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工业。以黄金、铝、煤黄白黑优势资源为产业支撑点,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努力构建新型工业化体系,力争全年工业总产值达340亿元以上。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以骏通公司为龙头,扩大专用车规模,提升产品档次和技术水平,确保大批量生产;年产1万辆多轮驱动专用车具备开工条件;富通物流园4S形象展示店建成营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完工,力争2018年骏通公司产值达到60亿元。同时,紧盯年产20万套铝合金轮毂、年产10万套专用车桥等4个项目线索,力争全年签约落地1个投资在5亿元以上配套项目。全力打造化工产业集群。成立领导小组,加快实施TDI、MDI[11]精细化工重大示范项目,推动园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抓好总投资20.88亿元的三门峡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6个续建项目、总投资3.96亿元的环宇公司年产1200吨对羟基甲腈项目等3个新开工项目;持续对接总投资63亿元的化工仓储物流港、铁路专用线等5个大项目线索,力争全年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产业集聚区达到省定一星级标准。深入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加大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国防科技工业相关联企事业单位对接力度,以大型无人机制造项目为核心,着力在上下游关联产业上做文章,大力引进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大数据应用等军民融合产业项目落户我区。以中科数遥为龙头,围绕高光谱卫星和商业卫星数据处理,尽快落地建成卫星地面遥感接收站及定标校验场,积极引进中金数据、四维图新等国内知名大数据运营公司,拉长大数据应用产业链,引入金融、保险、物流等关联产业,形成大数据应用聚集效应,全力推进陕州区卫星小镇建设。全年力争引进5个以上军民融合产业关联项目。
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实做好三农工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着力解决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问题。以产业兴旺为重点,解决好农业强的问题。坚持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继续调优种养结构、调强加工能力、调大经营规模、调长产业链条。持续稳定粮食生产。以红啤梨、苹果等红色优势农产品为带动,持续壮大果、牧、菜、烟、菌、林等特色优势产业,力争果品产量5.8亿公斤;蔬菜产量4.3亿公斤;烟叶收购210万公斤;食用菌产量5000万公斤;发展特色经济林2万亩。坚持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菜篮子工程,加快电商平台建设,加强产销对接,积极发展订单式农业,培育以农业为起点的全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生态宜居为关键,解决好农村美的问题。巩固提升现有的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着力打造3条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加快已申报的18个美丽乡村示范县试点项目建设。抓好63公里农村公路建设。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建立长效机制,以实现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为目标,深入实施三无一规范一眼净[12],加大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大力推进厕所革命,解决垃圾围村问题。以生活富裕为根本,解决好农民富的问题。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领,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全年转移劳动力8万人次。加快四好农村公路[13]、供水、电网、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继续把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事业向农村倾斜,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三是以服务业为支撑,做优做活三产。依托特色商业区,围绕旅游、大健康、现代物流等绿色产业做文章,全力打造中原温泉休闲文化名城。特色商业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亿元以上,税收3000万元。紧盯旅游产业,推动全域化。持续抓好地坑院景区、高阳山温泉度假区后续工程建设,高阳山温泉度假区主题酒店、景观湖建成。深入挖掘甘山国家森林公园、崤函古道、空相寺、安国寺等文化资源,加大旅游招商力度,促使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叫响老陕州文化旅游品牌。深入实施厕所革命,全年新建27处旅游厕所。2018年接待游客440万人次以上,旅游业收入37亿元以上。紧盯大健康,倡导休闲化。用足用活温泉、医疗、养生、保健等资源,加快推进高阳山温泉度假区等项目建设;紧盯上席温泉文化康养、甘山公园森林康养童话小镇等项目,尽早落地开工;加快推进与上海中青旅的合作,着力把温塘村打造成为全新温泉康养小镇;抓好岔里风情园等片区规划、招商,全面促进养老、健康、医疗等服务业快速发展。紧盯现代物流,实现快捷化。加快冷链物流、仓储物流等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快递物流向农村延伸,着力抓好富通物流园、化工物流港等项目,打造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性物流中心。
(二)对接三地五中心 [14],实现城市提质。以百年崤函远景规划为方向,抢抓文明城市创建和百城建设提质机遇,强化区的意识,树立以空间换时间[15]理念,主动对接、积极融入三门峡市发展大格局,着力提升城市的便利性、宜居性和协同性。抓好总投资239.3亿元的36项城建重点项目,年计划投资35.2亿元以上。提高城市便利性。继续完善主城区控规修编、张湾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强与湖滨区、商务中心区对接融合,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抓好国道310南移、省道245提升改造、豫晋高速南引线等工程,积极推进崤函大道东延、召公路西延等连接线项目,加快实施周公路、永昌路、吕崖五路、吕崖六路等9条道路工程,打通神力路南延、永乐街西延、龙飞路西延等6条断头路,强化互联互通,着力构建快速、便捷的交通路网。增强城市宜居性。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以棚户区改造为抓手,盘活土地资源,不断拓宽城市发展空间。重点推进辛店村、下陈东村、温塘村、产业集聚区4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尽快启动大营镇、张湾乡涉及12个村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以生态水系建设为重点,尽快启动五里河、金水河、席村沟河道治理。积极配合全市水源工程和景观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山水共生、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完善提升数字化城管平台,全面提高城市管理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建设公厕、垃圾中转站、农贸市场等,全力解决买菜难、如厕难、垃圾处理难等七大难[16]问题。强力推进城区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整治,持续实施城市净化、绿化、亮化、文化、美化工程。深化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初步形成现代化的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协同性。加快观音堂副中心城区建设,突出产城融合,着力打造一镇一区发展新格局。积极培育沿国道、省道特色小城镇,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区城镇化率达到48%以上。
(三)瞄准效能制高点,培育发展动力。持续强化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三力联动,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努力促进更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改革增强内在动力。坚持把改革的红利更多地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全面深化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整合投融资平台,加快组建陕州区投资集团,提升融资能力;加快政府投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谋划建立装备制造、化工、文化旅游、智慧城市等产业投资基金,以市场化手段撬动社会投资持续增长。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效能革命,继续精简行政审批,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府服务,推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深入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部门预算等各项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抓好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工作,建立完善地税征收、财政管理、社保发放、审计监督的社会保险费征管新机制。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完善耕地管控保护机制,落实好土地征收制度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积极探索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工作,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巩固基层医改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二是以开放增强外源动力。依托一区两园,围绕装备制造、化工、旅游、物流、大数据等产业,积极顺应央企、上市企业、国内500强等企业的投资重点和战略布局,继续坚持大员上前线、三专一委托[17]等招商举措,突出招大引强,力促落地签约,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年力争项目签约金额达130亿元以上,资金到位率20%以上。引进省外资金78.5亿元以上,直接利用外资1.7亿美元以上,进出口总额1.5亿元以上。持续抓好总部经济工作,积极引进各类大型企业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结算总部,汇聚产业、资本、人才,形成总部集群布局和集聚效应。
三是以创新增强新生动力。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动力。突出创新重点。抓好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创新,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化工、军民融合等产业开展技术创新,积极与西安交大、天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创新主体。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形成创新突破点。建立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孵化培育专精特新创新型小微企业,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168家以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500万元以上,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授权专利40件以上。引进创新人才。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积极开展柔性招才引智工作,加快引进一批高层次的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的创新团队,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四)立足于三大攻坚战,发力全面小康。始终保持决战决胜的姿态,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让攻坚成果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一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强化扶贫责任,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统筹推进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等各项工作,新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2个,安置贫困户1206户3786人;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基地百千万工程[18],加快5个产业培训基地、80个产业就业基地、500个产业增收大棚建设,大力推进巧媳妇工程,3个中心工厂、30个卫星工厂建成运营,带动5000人就业,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严格扶贫资金监管,探索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在巩固扶贫成果的基础上,确保按省市要求如期完成脱贫计划。
二是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逐步减少存量,严控新增污染。持续巩固大气、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有效削减PM2.5和PM10浓度,守好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19];全面开打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山区生态修复、城区立体绿化,继续实施林业生态提升工程,完成生态造林1.7万亩,不断增强生态涵养能力,让陕州全域持续保持天蓝、水清、土净!
三是坚决打赢风险防控攻坚战。着力化解政府性债务和金融风险,处理好加快发展与合理负债的关系。大力推进政府负债结构合理、规模适度、效益优先,严控政府新增债务,严格依规实施PPP、政府购买服务、政府投资基金等项目。加大对非法集资的打击力度,依法查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消除非法集资引发的重大社会不稳定隐患,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五)满足群众新需求,全面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十件实事为抓手,着力增加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办好十件实事。重点抓好智慧交通工程、城区学校集中供暖等民生实事办理。完善社会保障。扎实做好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各类保险费统筹工作,新增城镇就业6600人以上。落实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救助政策,保障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均衡发展。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加强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建设。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做好送戏下乡、电影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全力做好崤函古道文化遗产项目拓展和文物保护。持续创新社会治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力推进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确保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着力化解信访积案,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继续加强国防教育,支持好民兵和预备役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密切军民关系。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继续做好统计、审计、黄河河务、外侨、对台、民族宗教、史志档案和残疾人事业等工作。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为政之要,重在力行,贵在担当。面对新常态、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牢记使命、砥砺奋进、永不懈怠,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和廉洁政府。
践行宗旨,胸怀为民之心。坚持把执政为民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追求,走基层、察民情、接地气,凝聚群众智慧力量;敢于顶真碰硬,铁腕从严治乱,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深化效能革命,聚焦关键部门,盯住关键岗位,坚持零容忍,向慵懒散软问责,向吃拿卡要开刀,坚决打通中梗阻!
注重规范,履行法治之责。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准则,牢固树立法治理念,严格遵守议事规则,确保行政决策执行依法高效。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以及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继续做好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和行政复议工作。
奋发作为,弘扬实干之风。坚持把担当尽责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要求,坚决克服不想为的思想惰性,坚决补齐不能为的能力短板,坚决消除不敢为的畏难情绪,坚定不移干在前,拉高标杆求突破。坚持把抓落实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实行重点工作周通报、月督查,确保部署到位、推进有力、落实有效。
严守底线,恪守廉政之要。坚持把廉政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保障,巩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坚定理想信念,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深入学习贯彻《准则》和《条例》,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持之以恒纠处四风,努力以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使命要有新作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进陕州复兴、重振崤函雄风,为三次创业贡献强劲的陕州力量,为人民群众创造稳稳的幸福生活!
三门峡市陕州区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秘书处 2018年1月25日印
三门峡市陕州区二届
人大二次会议文件(7)附件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五个一做法:即我区在金融扶贫工作中探索建立的一体化服务、一站式办公、一系列防控、一竿子到底、一揽子规划的做法。
2.非贫困户带贫1+1做法:即一个非贫困户享受免担保、免抵押、财政贴息贷款政策,带动一个贫困户增加收入,增强脱贫致富能力。
3.三品一标:三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一标即农产品地理标志。
4.三个一批:即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保障兜底一批。
5.多证合一登记制度:2017年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的指导意见》,在三证合一五证合一的基础上,进行证照整合改革,2017年10月底前在全国全面推行多证合一。
6.五彩三门峡:2017年6月,三门峡市转型发展攻坚推进会议上提出的产业发展路径,即做大做强黄(黄金)、白(铝工业)、黑(煤及煤化工)、红(苹果、大枣)、绿(智能制造、智慧产业、文化旅游等绿色产业)五大产业,打造五彩三门峡。
7.新三板:即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是经国务院批准,依据证券法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是继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之后第三家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
8.两馆一站:即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
9.三次创业:1957年前后,以大坝建设为标志,三门峡市迈开了一次创业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以资源开发为标志,三门峡市谱写了二次创业的篇章;近年来,以转型发展为标志,三门峡市开启了三次创业的征程。
10.四个服从:即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11.TDI、MDI:TDI(甲苯二异氰酸酯)是常用的多异氰酸酯的一种,是聚氨酯(PU)材料和重要基础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软质聚氨酯泡沫及聚氨酯弹性体、涂料、胶黏剂等;MDI是由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及其配合助剂合成的聚氨酯材料,主要用于防水材料、密封材料、陶器材料等。
12.三无一规范一眼净:即村内及周边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有序,主次干道两侧环境干净。
13.四好农村公路:即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14.三地五中心:三门峡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城市发展思路,即将三门峡打造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大宗商品物流基地、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全国有影响的行业数据中心、中西部地区重要的黄金珠宝加工交易中心、黄河金三角地区大健康中心、黄河金三角地区客运中心、黄河金三角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中心。
15.以空间换时间:即通过与三门峡主城区空间对接,加快城市发展步伐,缩短新型城镇化进程时间。
16.七大难:即入学难、买菜难、办事难、行车难、停车难、如厕难、垃圾处理难。
17.三专一委托:即专业园区、专业队伍、专项政策和委托招商。
18.产业扶贫基地百千万工程:即三门峡市提出的2017年至2019年,全市建设100个扶贫培训就业基地,1000个扶贫产业就业基地和10000个产业扶贫增收大棚。
19.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即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