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工作报告 > 正文

2020年陕州区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0-07-27 13:41     字体:

三门峡市陕州区二届

人大四次会议文件(9

 

                                 政府工作报告

                    ——2020 618 日在区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三门峡市陕州区人民政府区长 胡志权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 年和今年以来工作回顾

2019 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转型发展任务,我们直面挑战、砥砺奋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进、好”态势。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43.4 亿元,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8.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2 亿元,增长1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2.7 亿元,增长11.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30715.1 元、14197.4 元,增长8.1% 9.9%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把人民 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紧紧扭住严防输入这条“生命线”,调动一切力量、利用一切资源、采取一切措施,坚持上午会商、下午调度,集中研究解决防控难点、堵点问题,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聚焦域外返回人员、武汉返回人员、密切接触人员和未接触病源但发热人员“四类人”,严格监管企业、小区和乡村“三个点”,切实把好“卡点”和“宿地” “两道关”,紧急动员全区4 万余名党员干部群众奔赴防疫一线,并积极筹措防控资金5000 万元,安排财政资金500 万元,设立卡点665 个,构建区、乡、村三级立体防控网;坚持“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原则,实施地毯式排查、网格化管理、最严密管控,真正切断疫情传播源头,取得了“零感染、零疑似、零确诊病例”的重大胜利。同时,按照“三管控三搞活”原则,积极推广使用“线上三门峡 APP”,绿码通行、常态管理,有效管控域内人员流动,坚决杜绝人员聚集和娱乐场所经营。坚持将疫情防控阻击战、脱贫攻坚战和经济保卫战“三个战役”一起打,明确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六个紧盯”举措,坚定不移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实行企业复工复产“承诺备案制”,全区工业、农业、商贸流通等企业在全市率先复工复产;陕州中学开设“空中课堂”,开创了“疫情防护与在家学习两不误”教学新模式;各大商超、邮政推行“线上下单、线下配送”,在送“菜篮子”到家门口的同时,助力春耕生产,这些好经验、好做法先后被学习强国、光明日报、华人频道等知名媒体宣传报道。特别是,央视二 套《生财有道》栏目以《复工复产看各地——河南陕州:援企稳岗活力提振》为题,对我区复工复产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真正搞活域外、搞活物流、搞活生产,实现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一季度,全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 2.3 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市 5.6 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与全市基本持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市 2.4 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市 0.8 个百分点,各项指标均处于全市领先位次。

这一年多来,是极不平凡,也是刻骨铭心的。任它病毒猖獗,我自众志成城,防控生产并进,陕州山河无恙!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特别是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最美逆行者”,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去年以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转型升级,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实施重点项118 个,建成39 个,全年完成投资148.3 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 104.5%工业厚积成势。协调中小微企业贷款46.3 亿元,18 家企业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集中挂牌,一大批实力强、技术高、个头大的企业和项目落地建设,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实施“三大改造”省重点项目25个,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培育2家;骏通公司被评为全省第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单位;河南敏于行铝合金科技项目开创世界第一条全自动轮毂生产线先河;大型无人机基地、浙豫化工循环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农业提质增效。粮食总产1.2亿公斤。“果、牧、菜、烟、菌、林”六大特色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大力复制推广“二仙坡模式”,新栽植果树2 万亩,果品总产5.2 亿公斤;新发展家庭农场 12 家;新增高标准特色蔬菜示范基地10个、设施大棚511 个,总产4.3 亿公斤;收购烟叶315 万公斤;食用菌产量5230 万公斤;生态林营造11.66 万亩。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2 个。与迪信通集团成功签约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系列建设项目;积极引导农业企业“触网”发展,农产品销售额1.6 亿元;成功创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有力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三产稳健提速。全域旅游规划、乡村和东部片区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完成。与河南机电职业学院联手打造“互联网+”体系下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将成为国内首个“产、学、研、医、养、融”一体化大健康示范基地;陕州区荣获“中原旅游最具投资潜力目的地”奖,高阳山温泉度假区成功斩获“中国服务示范企业”“中国服务贡献奖”。2019 全区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17.2 万人次,增长15.6%;实现旅游收入51.1 亿元,增长21.4%

(二)着力建管并重,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坚持统筹协调、一体发展,高品质打造宜居家园。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64 项,完成投资54.8 亿元。高速西出口违建拆除全面完成,改造提升全面启动;大营镇、张湾乡、观音堂镇等6个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展顺利,货币化安置9806 套,建设安置4680 套;涉及“三供一业”的3个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全面完成帝王国际、安纳溪小镇、翡翠丽池顺利复工、基本建成,化解烂尾楼的经验和做法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完成神泉路改造提升、吕崖三路建设等4 个区域违建拆除和广场西路等7 条背街小巷综合整治;新增停车位2000 余个,新建农贸市场1 个、改造提升2 个,城市“七大难”和一大批历史遗留难题得到有效破解,顺利通过文明城市创建检查验收和省级卫生城市复验。产城融合更加有力。实施街景提升、社区幼儿园建设等民生工19项,累计完成投资1.5 亿元。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一企一管”排污管廊建设、观音堂镇雨污分流和截污纳管提升改造等工程全面完成;独立工矿区移民安居工程顺利实施,崤陵东路、鸿腾东路、泰和路等道路工程加快推进,观音堂副中心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产城融合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实。乡村环境大为改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初稿编制完成。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159 个村容村貌提升试点村集中整治、26 个打违治乱试点村违章建筑拆除等工作全面完成,实施无害化厕所改造4万余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66 户;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23个;投资9700余万元,改建农村公路97.4 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2 万余人饮水安全问题,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三)着力培育动能,改革创新步履铿锵。坚持改革推动、开放带动,高效能促进动能转换。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累计减税降费2.5 亿元;“放管服”改革审计整改工作全面完成,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暨“三变”改革,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全面完成,所有行政村全部挂牌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开放合作不断扩大。中化集团、奥特莱斯、瑞典国际化工等国字头公司及外企相继与我区建立合作关系,全年共签约项目33个,签约金额2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4 亿美元,引进省外资金82亿元,出口创汇2.2亿元。总部经济实现区级税收2.8 亿元。创新综合治税工作方法,新增耕地占用税1亿元;积极落实国家专项债政策,成功申报项目27个。创新驱动深入发展。全面优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成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 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 家,奥科化工、中达化工等9 家企业成功申报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1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21.2亿元,增长6.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48%

(四)着力精准施策,三大攻坚连战连捷。坚持精准施策,高层次推进三大攻坚战。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坚持精准方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持续加大投入,产业、就业和行业等扶贫政策全面落实、成效明显,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 7640 人脱贫、69 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降为0.68%,脱贫攻坚大头落地,取得决定性进展。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工程,全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优良天数213天,PM10PM2.5平均浓度有效削减。全面落实河长制,大力实施“四水同治”;深入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和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完成造林2.36 万亩,森林抚育7.23万亩,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8个、省级5个;17 家矿山企业编制完成《绿色矿山建设方案》,完成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3000余亩,石壕煤矿、观音堂煤业、申家窑金矿三家企业通过国家级绿色矿山验收。重大风险有效防范。坚持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底线工程,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保持对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大力开展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全区金融风险安全可控;以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为抓手,进一步健全食品监管长效机制;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陕州区被评为全省房地产领域问题楼盘信访突出问题化解攻坚工作先进单位。

(五)着力民生改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坚持执政为民、共建共享,高水平发展民生事业。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全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 22 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5.3%。解困保民生、文化惠民等“十件实事”全面完成;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61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6245人;发放城乡低保金2261 万元,受益群众8780人;全面落实“一站式”服务,免收住院押金450 万元;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保、困难残疾人两项补贴全面落实。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多馆一中心”实施方案加紧编制,县级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万村通客车工程全面落实,城市公交实现纯电动绿色运营;感染性疾病科病房楼和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全面启动;与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合作开办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学院河南省办学中心,职业教育全面提升;全国农村职成教育示范县创建通过省级复验。文化事业持续繁荣。陕州锣鼓书《退低保》《包公夸桑》荣获全省第二届赊店杯曲艺展演一等奖;陕州梆子原创剧目《姚崇辞官》入选全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地坑院被授予“河南省电视剧拍摄基地”景区,成为乡村旅游典型;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成功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澄泥砚学术研讨会、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等,陕州区被确定为省化工协会年会固定举办地;40 集电视连续剧《陕州往事》今年十月份将在中央八套播出,使陕州更加文艺地走进人们视野;红腹锦鸡翩跹雀跃之影音,频频见诸于各大媒体,陕州美誉度、知名度大幅提升。

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我们狠抓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政治定力更加坚定、依法行政更加有效、为民服务更加务实、廉洁从政更加稳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9 件、政协提案116 件。持续推进国防动员、人民武装、统计、消防、民族宗教、黄河河务、史志档案、老区建设、邮政通讯、妇女儿童、残疾人、对台、外侨、人防、老龄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一起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一起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一起应对大事要事挑战,一起答好了疫情防控的“加试题”。 这是区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区35 万陕州人民凝心聚力、埋头苦干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履职尽责、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陕州区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转型发展任重道远。思想认识上缺乏“跳出来”开拓创新的思维和锐意进取的勇气,传统产业“三大改造”推进不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培育不够。二是破解约束举步维艰。经济下行、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以及安全、环保政策趋紧等多重因素叠加,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加之“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存在,经济持续 增长的动力减弱。三是优化环境阻力重重。城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供给、生态环境改善等软硬件指标还存在明显短板,政府部 门服务意识、办事效率、企业便利化水平仍需进一步优化提升。四是激活基层尚需实招。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投入与实际需求还有差距,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二、2020 年发展总体要求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坚决按照区委二届十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务实重干、担当有为的扎实作风,把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建成,把一件事一件事做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三门峡高质量建设省际区域中心城市、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贡献强劲陕州力量。

今年,我们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就是落实中央最新的决策部署,考虑到疫情和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区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无论是保住就业民生、实现脱贫目标,还是防范化解风险,都要有经济增长支撑,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我们要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必须善于“化危为机”,把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点把握好“四个结合”。一是把中央政策部署和全区实际结合好。当前,陕州机遇优势交汇叠加、集聚释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不断改善;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积势蓄能,经济基础更加稳固坚实,跨越发展其势已成、其风正劲。我们必须在不折不扣贯彻执行中央政策部署的前提下,立足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和办法,把“六保”政策精神落实落细。二是把政策与市场主体的作用结合好。应对疫情和实现“六保”既要发挥政府政策主导作用,也需要社会和市场主体发挥好作用、运用好政策,促成政策与社会和市场主体双向发力、有效互动。我们要全力以赴保市场主体,全心全意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积极为社会和市场主体创造宽容的发展环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千方百计保障就业,全力推动陕州发展破浪前行、扬帆远航。三是把政策之间的协调搭配结合好。要加强现有“六稳”政策和“六保”举措的协同,减少政策之间的“摩擦”和“损耗”,激发政策措 施的乘数效应;要完善政策系统配套,防止明显短板。我们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树牢全区“一盘棋”意识,顶压前行、跳起摸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四是把政策精准落地和监管到位结合好。要在一体推进“六稳”“六保”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精准落地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来,加强政策落实督导和后遗症风险评估,切实提高防范和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坚决防止政策走样、出现漏洞。

     三、2020 年政府工作重点

围绕上述工作总体部署,具体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固强培优稳增长。坚持把稳增长作为实现经济发展预期的基本任务,以产业平台高质量发展为抓手,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狠抓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投资的有力抓手, 重点抓好总投资942亿元的130个重点项目,力争年底前建成投产50个以上,确保完成年度投资150 亿元以上。聚焦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总投资546亿元的109个重点 项目,年内开工建设33个,完成投资40.8亿元以上。抢抓“两 新一重”政策机遇,重点抓好总投资134亿元的24 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6亿元以上,加快建设信息、融合和创新等基础设施,着力构建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抓好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库储备的203个项目,年内开工建设108个,完成投资81.6亿元以上。围绕国家、省市发展战略和规划布局,充分利用“十四五”规划编制政策窗口期,谋划重点项目350个以上,总投资2000亿元以上,并争取更多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规划盘子。

积极争取资金。建立完善项目对接绿色通道,及时掌握政策走向,提前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有针对性的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支持。重点抓好24个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申报资金18亿元以上;17个专项债项目,申报资金26.9 亿元以上;61个纳入全省补短板“982”工程[7]项目,申报融资 110 亿元以上;10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谋划项目,争取亚行贷款4570万美元、中央预算内资金6400万元,有力破解融资难题,加快项目建设。

强化招商引资。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建立常态化招商机制,紧盯已签约的新型环保建筑材料产业园、豫西机制砂绿色建材园、迪信通科技集团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系列建设等项目,加大服务力度,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围绕铝化工、装备制造、大健康、军民融合等支柱产业,紧盯中石化投资20 亿元的油品储备库、东发实业投资26 亿元的豫西煤炭物流园等8 个重大项目线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签约项40个以上,签约金额200亿元以上,履约率80%以上。

(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把让更多企业活下去作为首要目标,落实好“免降缓返补”等各项政策,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把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全力推动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统筹使用好各领域财政性帮扶资金,多渠道筹措社会资金,挖掘降低融资费用和要素成本等空间,推动优惠政策向中小企业倾斜;全面落实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政策,做到应延尽延、应贷尽贷、应减尽减;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提高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增加小微企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鼓励银行开发针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贷款产品,帮助其渡过难关。

实施精准帮扶。深入落实区领导分包联系企业制度,拓展银企对接、专家问诊等特色帮扶活动范围和内容,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打造重点行业、重点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帮助企业积极开拓市场;加强对企业的法律服务和帮助,指导企业妥善化解由于疫情造成的企业无法正常生产等问题。

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等作用,努力推动实体和虚拟相衔接、线下和线上相融合,打造程序最简、时限最短、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构建“政务服务一张网”,实现“一窗受理”“马上就办”和“一次办好”,大力推广“甘棠政务”,实现无纸化网上办公;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信用修复、激励惩戒联动机制,营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良好氛围;大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各类市场主体投资放心、创业开心、经营安心。

(三)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把调整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抓好平台建设。围绕七大园区,重点抓好专用铁路、公铁联运化工仓储物流港等项目,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力。充分发挥甘棠土地开发公司作用,为全面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进一步壮大投资集团公司规模,全力服务企业发展,为全区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以全市“八城联创”为契机,按照“老城区点缀、新项目出彩、总体上协调”的思路,围绕“东进、北上、西融、南扩”谋划项目,重点抓好高铁南站片区和西站片区打造,大力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项目54 个,年度计划投资完成34 亿元以上;统筹谋划观音堂副中心城市建设,依托独立工矿区项目的深入实施,加速完善基础设施配套,聚焦功能和品质提升,建好、管好、发展好城市,全力打造精致精美、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城市家园。

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以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为抓手,突出依法、科学、精准治污,深化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推进“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压实秸秆禁烧等管控责任,推动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确保青龙涧河北梁桥断面和南涧河七里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深入开展黄河“清四乱”等专项行动,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完善水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推进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和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加快实施国储林项目,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高起点编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统筹推进“五个振兴”,不断激发发展新活力,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力促农业产业兴旺。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切实提升粮食生产和安全。持续叫响特色农业品牌,支持陕州红梨发展,力争打造中国红梨之乡,同步提升陕州石榴、陕州苹果、清泉沟小米等特色农产品知名度;持续推动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家、合作社和家庭农场4家;积极推动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扩区,探索一二三产业互通互融,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明显的融合发展新业态。

力促农村生态宜居。以“四好农村路”“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区创建为抓手,深入实施“通村入组”工程,切实完善农村交通配套基础设施;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持续开展“三清一改”行动,完善城乡一体化垃圾收运处置机制,确保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年完成农村户厕改造5000户以上,改造普及率达85%以上。聚焦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全面推广使用污水集中处理,加快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和服务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

力促农民生活富裕。保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筑牢农业内部增收基础;巩固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面消除29 个农村集体经济“空白村”;规划特色农业发展模式,以“黄金苹果带”为重点扶持龙头、强树品牌带动农业发展,着力打造苹果长廊、红梨和中药材种植基地,真正让农民的口袋鼓起来。

(五)全力以赴保就业。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努力实现稳定现有就业、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确保城镇新增就业58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拓宽就业渠道。全面落实就业政策,鼓励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积极开展事业单位空缺岗位专项招聘活动;发放创业贷款,鼓励自主创业带动就业;支持高校毕业生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就业;对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社会保险补贴;帮助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全面落实对低收入人员实行社保费自愿缓缴政策,取消涉及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合理设定流动摊贩经营场所,鼓励灵活就业

提升就业能力。全面落实技能培训相关政策,制定完善培训计划,精准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企业职工及失业人员等群体的就业培训;支持单位、企业设立就业见习岗位,提高补贴标准,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规模;推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大农村电商和职业农民等技能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模式充分利用网上办理、线上培训等方式,紧扣企业需求,提升培训质量,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优化就业服务。落实稳岗补贴及阶段性企业社保费减免政策,促使企业保留现有劳动关系;充分发挥区、乡、村三级就业公共服务平台作用,提供就业信息、职业介绍等服务,积极帮助劳动者实现就业;帮助重点群体与企业实现精准配对、确定岗位。

(六)切实保障基本民生。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一鼓作气、乘势而为,全面完成现行标准下剩余1170 1993人脱贫和白石崖村退出的目标任务,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加强动态管理,强化问题监测预警和排查处置,全面做好返贫人口动态监测和帮扶,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坚决做到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有效防止返贫,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完善社会保障。企业职工养老金保险扩面1000 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8%以上;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 5%;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570 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4260 元;进一步提高特困供养、孤儿养育等保障标准;及时启动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确保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 3%左右。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点抓好农村寄宿制和小规模学校建设;不断推进普通高中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办好“985 教学园”,实现尖优生培养新突破;深化职业教育办学力度,积极促进产教融合,提升职业教育竞争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积极推进乡村卫生健康服务一体化工作;加快第一人民医院提升改造和中医院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开工;深入实施分级治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医联体建设,不断提高区域医疗水平。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多馆一中心”建设,力争将陕州地坑院文化保护区申报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以仰韶文化发现一百周年及文物考古事业一百周年活动为契机,完成窑头—王村—人马寨考古调查工作。

(七)推动政府有序运转。坚持节流与开源并重,落实好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风险防控等支出,确保正常有序运转

强化开源节流。加大统筹力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强化政府过“紧日子”的思想,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减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合理确定基本民生支出标准,加大对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重点领域保障力度。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对报刊、杂志等订阅的管控,进一步减轻财政负担

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因时因势完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措施,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完善重点人员排查监测、疫情防控协调联动、防疫物资储备等机制,切实扎牢疫情防控网,提高常态化防控的精准性、有效性;不断完善应对预案和应急处置准备,保持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压态势,及时发现新动向、新苗头,举一反三、堵塞漏洞,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和阻击战。

有效防范重大风险。建立健全重大风险常态摸排、动态监管、及时化解、应急处置等机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稳妥做好金融、政府债务等领域风险防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防范较大以上事故发生。扎实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持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力做好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和信访维稳工作,提升“平安陕州”建设水平,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要完成今年繁重的工作任务,政府必须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执行能力,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依法行政讲政治。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坚持依法决策,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坚决贯

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确保落地生根见效。

阳光用权求高效。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进一步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为民务实树形象。大力弘扬亲劲、韧劲、拼劲“三股劲”精神,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围绕确定的工作任务,抓项目、解难题破瓶颈,全力以赴抓落实。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初心如磐不可摧,使命在肩砥砺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奋勇争先,确保圆满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坚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奋力推动陕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扬帆远航!

 

人大四次会议文件(9)附件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2.“三供一业”:即企业的供水、供电、供热和物业管理。

3.“三变”改革:即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

4.“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5.“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6.“两新一重”:即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

7.补短板“982”工程:即在乡村振兴、重大水利工程、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 9 大重点领域,统筹推进 8000个左右重大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投资 2 万亿元。

8.“五个振兴”:即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

9.“三清一改”:即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村内塘沟、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

 

 

 

 

 

三门峡市陕州区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秘书处

20206 17日印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