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陕州动态 > 正文

兴产业 拔穷根

发布日期:2019-01-24 16:29     字体:

  近日,在陕州区宫前乡池头村塑料编织袋综合加工厂里,工业缝纫机排成两排,7名群众正在加工氧化铝包装袋。薛东方来到厂里为大家鼓劲加油。

  去年年初,72岁的薛东方被选为池头村党支部书记。他退休前是宫前乡供销社副主任,池头村塑料编织袋综合加工厂是他个人垫资办起来的。“多年来,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只有办企业才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有着53年党龄的薛东方认为,党员不论年龄大小,都应该为党积极工作。

  2018年,在脱贫攻坚战中,宫前乡掀起“兴产业 拔穷根”热潮,池头村党支部不甘落后,发动党员干部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不等不靠发展产业带民致富。该村一名青年向薛东方推荐了塑料编织袋加工项目,薛东方眼前一亮,立即召开村“两委”会商议。大家一致认为,这个项目投资小、见效快,结合实际、切实可行。

  2018年秋季,薛东方带领村干部5次到宜阳县韩城镇一家塑料编织袋加工厂考察。“做一条袋子能挣多少钱?多长时间可以做成一条?机器坏了怎么修?……”薛东方和村干部们一一仔细询问。最终,厂方被他们的执着打动了,答应传授技术,并租给他们一套闲置的加工设备。

  2018年10月,村里安排6名群众到韩城镇塑料编织袋厂学习加工技术,临行前,薛东方给了他们1000元伙食费。可等他们回来才发现,他们6人6天只花了630元钱,平均每人每天17.5元。“学习的工厂距饭店较远,他们只有两个碗,前面两个人吃完再换后面几个人吃。”说到这儿,薛东方眼含热泪。“老支书为了给村里办‘扶贫工厂’,自己垫资两万多元,我们能省就省一点儿。”参加学习的吴念亭说起来满怀感激。

  目前,他们的塑料编织袋厂已正式运转,安排了本村富余劳动力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人。“加工一条两块,我一天能加工二三十条,可以挣五六十块钱,以后熟练了挣得会更多。”缝纫工冯春红信心满满地说。

  池头村交通方便,附近的五峪村、黑山沟村、竹园村的乡亲们要想走出大山,必须经过池头村。塑料编织袋综合加工厂靠近路边,厂子红红火火地干起来后,不断有人来问还要不要人。薛东方表示,现在乡政府正在帮村里申请扶贫资金,准备投资60万元建设一座新厂房,届时,还要再扩大规模,到时候就能安排更多群众就业了。 (王建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