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陕州动态 > 正文

陕州区: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 探索乡村全面振兴的“陕州实践”

发布日期:2024-07-25 08:03     字体:

  2023年,三门峡市陕州区粮食播种面积42.6万亩,产量1.23亿公斤;

  实施乡村振兴衔接项目108个,脱贫基础更加稳固,脱贫人口和监测户收入稳步增长;

  持续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累计实施户厕改造5.2万户,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达114个,提升改造饮水安全、水质提升保障工程26处,张汴乡曲村被评为全国美丽休闲乡村,西张村镇凡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大营镇城村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村,甘棠街道柳林村确定为河南省农产品“一村一品”示范村。

  去年,陕州区乡村振兴工作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种紧迫感让陕州区“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

  2.jpg

  现场:农家乐、民宿成片发展,非遗带动乡村游

  7月17日,雨后的陕州区张汴乡曲村空气清新,泥土草木的芬芳扑鼻而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注意到,这里农家乐、民宿连片,而且都建在地坑院(窑洞)内。

  李顺民曾是这个村的支书。他告诉记者,曲村群众世代都住在窑洞内。2012年,为响应政府号召,村里决定对群众家的地坑院修缮发展乡村游。但在当时,许多群众并不愿意。为此,李顺民带头把自家的地坑院翻修,开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之后游客逐渐多了,农家乐、民俗宾馆等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如今的曲村,年客流量达到约30万人次,单日接待游客突破1万人次,带动了休闲采摘、手工制作、土特产品销售等旅游相关产业蓬勃发展,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将农产品销售一空,旅游综合收入超过5000万元。

  和曲村一样,靠着文旅经济富起来的,还有附近的人马寨村。

  陕州区西张村镇人马寨村是河南省传统古村落,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澄泥砚和剪纸尤为出名,该村非遗传承人30余人。为融合发展非遗和乡村特色旅游,该村注册成立“古寨印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2023年被评为3A旅游村,依托澄泥砚博物馆和秀云民间艺术馆,建设非遗研学展示中心,配套老家味道民宿餐饮、共享菜园、垂钓园等设施,初步形成了集“吃、住、游、学”于一体的特色旅游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翻两番,居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同期呈稳步上升趋势。

  3.jpg

  转变:曾经“脏乱差”的村,如今变身“省级卫生健康村”

  “这是一个由乱而治的村”。

  陕州区大营镇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茹仙介绍,2018年以前,村里脏乱差,产业弱,信访告状的多,游手好闲的多。如今,再走进村内,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净整洁、基础设施完善、绿化好、产业兴……

  而这一切,得益于该村有一个强的党支部。

  2019年,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张茹仙高票当选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这位被大伙称为“女强人”的书记刚“挂帅出征”,便强势出击——拆违治乱。

  张茹仙说,起初,村民们对于这件事十分抵触。为了让村里的环境彻底改善,她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村干部带头将自家门前该拆的建筑拆除。慢慢地,村民们理解了,配合了。与此同时,清垃圾、清污水、清沟塘、清杂物、清残垣断壁、拆旱厕……一场人居环境整治在城村全面展开。

  环境好了,张茹仙便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城村年产葡萄4000吨,产值突破一个亿,人均收入达3.5万元。目前,沿黄生态廊道已经形成了以城村为中心,辐射周边1.5万亩的阳光玫瑰种植区域。

  城村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激活了生态宜居、风清气正的一池春水,荣获“省级卫生健康村镇”荣誉称号。

  未来:付诸实践,一大批示范村精品村呼之欲出

  7月16日,安徽省阜阳市考察团一行到陕州区考察关于深化“千万工程”、建设和美乡村先进经验和做法。

  陕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站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陕州实践的高度,区委区政府将城市和乡村建设作为有机整体统筹谋划,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建设具有陕州特色的和美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以来,该区研究制定了《陕州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五年行动方案》,按照片区规划、项目支撑的原则,计划利用五年时间建设76个“千万工程”重点村。

  在对全区“千万工程”重点村观摩调研后,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点、重要交通沿线等要素,陕州区突出建设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陕塬农文旅示范带,确定了沿线17个“千万工程”重点村,通过整合涉农领域资金、项目等,按照“三个一”(成立一个工作专班、明确一个村庄规划、建立一套推进机制)工作机制,全面支持重点村提升。

  “陕州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全区全面振兴,今后将更加深入地把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生动实践,按照乡村发展坚持片区布局、链条支撑、龙头引领、项目突破,乡村建设坚持规划引领、突出重点、彰显特色,乡村治理上坚持党建引领、群众参与的原则,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陕州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陕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