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豫西大地,万物勃发。2025年4月14日,记者来到三门峡国家苹果试验站的示范基地内,百亩果园银装素裹,12个新品种的苹果花竞相绽放,预示着又一年的丰收希望。作为农业农村部设立的国家级试验站,该平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培育优质新品种、推广绿色高效技术,带动周边农户走上科技兴农、产业致富的康庄大道。
科技引领新品种带来高效益
三门峡国家苹果试验站站长,三门峡果树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韩立新介绍说,试验站围绕西张村镇苹果产业,大力推广“秦脆”“瑞雪”等新品种。这些新品种不仅口感佳、耐储运,而且经济效益显著,每斤售价达五元以上,远超传统品种。其中,“秦脆”以脆甜口感成为市场新宠,“瑞雪”则以独特香气和晚熟特性填补市场空白。
技术革新农户增收显著
在韩立新的指导下,西张村镇窑头村的曹建兵将果园全面改种“福星”“瑞香红”等新品种,并采用矮砧密植和不套袋技术。“以前一棵树六年才结果,现在两年就能挂果,亩产从不到2000斤提高到3000多斤!”曹建兵兴奋地说。新技术不仅提高了产量,还降低了人工成本,每亩地减少投入3000多元。
辐射带动产业升级
试验站培育的12个新品种已带动周边45个示范基地转型升级,辐射面积达90万余亩。韩立新提到,去年总书记视察的“新红星”新品种也在西张村镇落地生根,为农户带来高收益。从“传统种植”到“亩产万元”,从“靠天吃饭”到“智慧管控”,三门峡苹果试验站正书写着农业现代化的生动样本。
科技赋能未来可期
目前,试验站保存的1400余份苹果种质资源正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持续改良。已研发集成和推广苹果矮砧集约栽培、老龄果园提质增效、绿色防控等5项综合技术,也为黄土高原农业注入“科技芯”。
一颗苹果的成长史,折射出中国农业的转型之路。三门峡国家苹果试验站以科技创新破解“三农”难题,用实干担当诠释“藏粮于技”战略。当智慧农业的种子播撒在黄土高原,新农人的笑容绽放在丰收时节,这片古老的黄土地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记者 武琦锦 见习记者:马得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