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陕州 > 陕州党史 > 正文

陕县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观音堂镇段岩村

发布日期:2017-08-12 08:53     字体:

19484月上旬至19495月下旬,中共陕县县委、陕县民主政府曾驻扎在观音堂镇段岩村。19493月中旬,中共陕州地委、军分区司令部也从栾川县移驻段岩村。1949520日,陕州城彻底解放后,地、县党政军机构才统一移驻陕州城内。在这一时期,段岩村一度成为陕县乃至陕州地区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

19478月,全国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阶段,陈赓兵团由晋南强渡黄河,挺进豫西。8月初,中共豫西工委决定恢复组建中共陕县县委,并随即指示陕县县委带10余名干部随陈赓兵团南渡黄河,进入陕县开辟地方工作。823日,县委在平陆县圣人涧开会决定,组建陕县人民民主政府。县委、县政府随军渡河后,一面安定社会秩序,为解放大军筹集粮草、建立兵站,组织民夫担架,支援前线;一面开展区乡建党、建政,继而发动群众,建立民兵、农会组织和地方武装,县、区、乡、村相继建立了人民政权。

 9月17,陈赓兵团首次解放了陕州城。不久,奉中央指示,兵团主力部队战略转移南下。10月, 国民党军队胡宗南部沿陇海路大举东犯,县西、县南大部地区为国民党军队占领。陕县县委、县民主政府率领全县干部、战士到达县东山区,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斗争。这一时期,陕县党政军机关的干部、战士一直处于游击状态,长期流动不定,战斗力下降。加之国民党反动派加紧进行戡乱部署,大肆搜捕残杀人民政权各 级干部和农会会员,革命形势急转直下。1948128日,国民党正规军一个团在陕县土匪武装配合下,将陕县独立团二大队包围在县东宫前区头峪村。二大队200余名战士除40余人突围出去外,大部牺牲或被俘,县委组织部长(原任陕县县长)兼县独立团团长韩路光也英勇牺牲,被俘的一些骨干被押送西安集中营关押。为了恢复元气,重整旗鼓,19482月前后,奉太岳五地委指示,中共陕县县委、县民主政府及县独立团的干部、战士,全部撤退到山西垣曲县的“陕县后方留守处”休整。

19483月中旬,经过休整的陕县党、政、军机构率陕县人民武装300余人,从垣曲返回陕县,首先在县东杜家(今属渑池县)一带战斗中,接连两次打败了国民党地方武装的联合进攻,迫使残敌分路西逃。4月 上旬,陕县独立团乘胜西进,向退守观音堂之敌发动攻击。这时敌人已成惊弓之鸟,战斗开始不久,敌军即四散逃命,观音堂、李村相继解放。陕县县委、县政府重新恢复组建了观音堂区和李村区党政机构,县委、县政府也结束了长期流动的游击生活,在观音堂区段岩村长期驻扎下来,并以此为基地和指挥中心,不断向西、向 南进剿,使陕县的解放区迅速扩大,形势很快好转,形成了以段岩村为中心的巩固根据地。从19485月起,陕县地方人民武装和军分区部队连战连捷,节节胜利,大量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完全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194935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会议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全会明确指出:“党着重在乡村集聚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这样一种时期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根据中央七届二中全会精神,长期驻在卢氏、栾川山区的陕州地委也及时转变指导思想和方针策略。4月初,经过充分讨论,统一思想,地委研究并报省委批准,作出决定:陕州地委、专署、军分区机关搬出栾川县三川区,进驻陕县观音堂镇,暂与陕县县委、县政府同住一地,运用交通便利、指挥方便的有利条件,加快全区解放进程。从413日起,地委、专署、军分区机关离开栾川县三川区,经卢氏、洛宁等地,于416日至18日陆续到达陕县观音堂。地委、军分区司令部、公安局驻段岩村,专署驻韩岩村。

地区领导机构进驻观音堂之后,立即制定新的战略部署。由于此时陕州地区所辖的渑池、卢氏、洛宁、栾川四县已经解放,地委、军分区集中分区部队和人民武装,继续向西进军,歼灭敌人,尽快解放陕县、灵宝、阌乡县城。

520,陕州城解放。地委、专署、军分区及陕县党政军机关干部、战士和观音堂驻地群众得知后,欢欣鼓舞,自发开展各种庆祝活动。523日,地、县在观音堂召开了万余人的庆祝大会。

524,中共陕州地委、专署、军分区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地专机关与陕县党政军机关统于525日进驻陕州城。这是胜利的进军,胜利的搬迁。从此,地、县领导机关告别乡村,告别流动和拉锯状态,进入城市,更有效地带领广大军民,为彻底解放陕州地区而斗争。

621,人民武装同时解放了灵宝、阌乡两县城,敌人在豫西的最后一个据点被铲除。这标志着陕州全区获得解放,也标志着河南全省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政权在陕州地区的最终覆灭,也宣告了三年解放战争在河南取得了最后胜利。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