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陕州 > 陕州党史 > 正文

红军烈士戚子言

发布日期:2017-11-22 10:32     字体:

  戚子言,男,1897年生于河南省陕县城内后营巷(今三门峡市开发区向阳村)。1922年1月参加革命,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参加红军游击队(洪湖赤卫队),后奉组织指示,转入隐蔽状态。1931年被党组织派往国民党军队新编34师以掩护身份开展兵运工作。1932年6月19日遭所在部队军官举报被敌逮捕,次日在湖北沔阳县仙桃镇脉旺嘴被杀害,时年35岁。
  一、投身革命
  民国初期,因军阀混战,兵燹匪患肆虐陕县,民不聊生。戚子言在青少年时代就饱尝了人生苦难。其父戚象昌面对荒年乱日,不辞劳苦,艰难求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他让戚子言一边上学,练习书法,间或习武;一边务农,特别教他学习染布的技艺,以便家业后继有人。
  1919年,五四运动的浪潮席卷陕州城乡。热血沸腾的戚子言被反帝反封建的新思想唤醒,常常违背父亲的指派,和一些有志青年在一起谈论时事,谋划前途。他经常到设在陕州城内南街的豫芳照相馆和郭子刚(陕州城内人,大革命时期在陕州城南大街开设照相馆作掩护,从事共产党交办的秘密活动)会面。久而久之,一些人传言戚子言:“不守业,不正干,肯在外边瞎折腾”。家人听到风言风语后,父母亲朋曾分别和他谈话,想方设法劝他“改邪归正”。然而,他们没有从戚子言口中得到一点信息,戚子言在外的一切活动家人仍不得而知。
  戚子言行事谨慎,守口如瓶,从事革命活动隐蔽性很强。有时深夜回到家里,饥肠辘辘,自己总要吃点馍饭才能入睡,第二天照常劳作或学习。对家人的劝说教育,他不反驳,不作答,对自己的事业从不懈怠,从不退缩。
  1922年元月,已临近春节,家家开始置办年货,戚子言仍像往常一样忙个不停。除夕前的一天夜里,他把置办的年货带回家中,之后,不声不响乘着夜幕离开了家。他奔赴湖北汉口,投身了革命队伍。
  二、红心向党
  1922年2月,经过长途跋涉的戚子言到达湖北汉口。当时的武汉,正处于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前沿,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举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的成立,《劳动周刊》等进步报刊的发行,共产党组织的发展等轰轰烈烈的气氛,促使戚子言义无反顾地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党所领导的革命洪流之中。1923年,戚子言在汉口法租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决定,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不久国民政府开始北伐,大革命的序幕拉开。戚子言虽是个新党员,但他步入社会投身革命已积累了不少经验,思想认识能够紧跟形势,与时俱进。在大革命迅速发展的进程中,他认真学习领会党的方针和指示,不折不扣按党的要求执行。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归于失败,国内的政治局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国共合作的武汉国民政府、蒋介石的南京反革命政府、以张作霖为首的北京军阀政府三个政权对峙的局面。当时,武汉国民政府管辖的地区只有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不久,江西的朱培德和湖南的许克祥相继叛变革命,武汉政府掌权的汪精卫也由动摇到叛变。许多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被敌人逮捕、杀害,革命形势急转直下。戚子言没有被困难和失败吓倒,他变得成熟起来,振作精神,踏实做好组织分配的工作,严格按照党的指示办事,执行组织纪律,努力减轻革命的损失。
  由于他在革命活动中严于律己,没有暴露身份,参加了武汉地区的组织营救和稳定局面工作。这时,他目睹一批又一批革命者大义凛然走上刑场。也是在这时,戚子言才深深懂得,只有继续奋斗,被压迫的奴隶才能挺起自己的胸膛。他带着烈士们的无言嘱托,带着党的使命,踏上新的征程,投入到土地革命的红色风暴之中。
  三、虎穴殉难
  反革命的大屠杀使全国陷入腥风血雨之中。从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敌人杀害的革命者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000余人,党员人数从大革命高潮时期的6万多人骤减到1万多人。戚子言所在武汉地区的革命形势更加严峻。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召开“八七会议”,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出路。戚子言坚决跟党走,革命意志更加旺盛。
  1928年春,周逸群、贺龙在湖北洪湖地区发动群众,建立红军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戚子言受党组织指示,加入贺龙红军游击队,任洪湖赤卫队侦察员。经过艰苦斗争,根据地逐步扩大。
  1930年至1931年初,湘鄂西党组织传达上级指示,布置党的各级组织设法收买敌人枪支弹药,开展兵运工作,解决红军游击队的武器困难。1931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加强在国民党军队中的工作,组织他们中的士兵暴动(就是兵变),进行破坏与扰乱敌人后方的工作”。同时还特别强调:“要用红军的全部人员与政治机关去做瓦解国民党军队的工作……派遣红军专门工作人员到敌人军队中去,组织兵变与煽动倒戈,侦探、扰乱与破坏敌人的后方等”。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党组织决定选派有斗争经验的戚子言到敌军中去做“卧底”,具体实施中共中央下达的任务。
  1931年春天,戚子言肩负党组织交给的重任,身着便衣,以探家为掩护,回到陕县城内家中,这是他参加革命九年多第一次回到家乡,也是唯一的一次。他来去匆匆,时间紧迫,在家乡只停留了4天,且多数时间在豫芳照相馆和郭子刚一起为党所交给的任务而奔忙。夜间很晚才回到家里,妻子王楼见他日夜操劳,不便多问,又为他担惊受怕,嘱他注意身体。他只说:“啥事没有,只管放心,你把一双儿女照顾好就行了。”几天相处,戚子言没有透露一点情况。离别那天晚上已是深夜,戚子言趁着月光出门上路。初次奔赴汉口参加革命时只有2岁多的女儿现已12岁,见父亲匆匆离家,恋恋不舍,便和堂妹为伴,一同跟在父亲身后,连声求告他不要走,一直跟到南大街,见父亲仍不停步,女儿就牵衣顿足不让走。戚子言掏出两张钱票塞到女儿手里,哄女儿快回家,说:我有要紧事,不能耽误,听话。他含泪望着女儿回家的身影,毅然转身离去。
  1931年10月,党组织为戚子言办好了进入国民党军队的一切手续和服装,派他到时驻湖北省石首县(今湖北省石首市)藕池口的国民党陆军新编34师2营任文书上士。戚子言深知在敌营工作的艰难和危险,稍有不慎就会危及生命,更重要的是祸及党和红军的安危。所以,他从探家到打入敌营,时刻考虑的事就是一定要慎之又慎,既要完成任务,又要保证安全。他在敌营投入工作后就细心观察,选择突破点。经过两个多月的考察,他选准了自己的工作对象——同在34师辎重营2连任少尉排长的荆维藩。荆维藩是陕西蓝田县人,时年29岁,世代为农。经多次接触,两人情投意合。1932年2月,部队移驻湖北沔阳县仙桃镇(今湖北省仙桃市),两人关系更为亲密。戚子言把自己的便衣相片赠送荆维藩作为纪念,经常与荆谈心交流,形影不离。戚子言在隐蔽战线开展工作的情况,通过地下渠道不断向组织汇报,也不断接到组织的指示。1932年4月2日,中央内发《白区工作大纲》,批判不愿到白区工作的右倾畏难情绪,提出不容许每个革命战士再做“缩头乌龟”,要大步猛进,夺取中心城市,谁有半点畏缩犹豫,谁就是革命的罪人!中央指示下达以后,戚子言加紧做荆维藩的工作,他约请荆维藩到饭馆吃饭,饭后两人到汉江河岸散步,戚子言利用当时34师官兵3个月未发饷之事启发说:“我们干这事(指给国民党当兵)干啥哩!”他见荆表示同意,心情急切,就向荆说:“我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我是给贺龙的红军游击队做工作的,你如同意,咱俩看机会行事。”荆维藩当即说:“好!我同意,以后看形势见机行事”。此后两人常在一起,无话不谈,互相深信不疑。
  同年6月中旬的一天,师部军需处长石锦堂奉命到汉口去领饷和枪支弹药,令荆维藩带兵25名前往押运。6月15日(或16日)下午6时,荆维藩约戚子言外出见面,告知将于次日去汉口押运枪支弹药之事。戚子言询问枪弹品种、数量,荆说不清楚,只说“一切由军需处长石锦堂亲自负责。”两人说罢,各自分开。戚子言心急火燎,急忙换了便衣,连夜奔向100余里以外的荆州,向贺龙红军游击队报信。次日,荆维藩率部随石锦堂到汉口码头,把500支步枪、200箱子弹装在船上,沿汉江逆水而上,行至仙桃镇脉旺嘴下游八九里处,突遭贺龙红军游击队在汉江东岸截击,石锦堂与荆维藩带队在船上迎击,激战约半小时,敌不支。驻在脉旺嘴的敌34师2营部队急速赶来支援,红军游击队见岸上有敌人援军赶到,即向荆州方向转移,撤出战斗。下午6时,荆维藩将押运的武器运到仙桃镇军需处后回到连队。
  第二天(约6月17日)下午,戚子言赶回敌营,路过驻在脉旺嘴的34师2营哨卡,被营长李蔚岚扣押审问,戚子言以去荆州看望老乡为由,据理申述。李蔚岚则以不穿军服、无出入证、无路条等事严加斥责,并追问与连队哪些人有联系?戚子言答:“认识人不少,都是同事关系。”李又问:“认识那个当官的?”戚子言和荆维藩关系师内皆知,便回答:“辎重连的荆维藩”。次日,李蔚岚即向师长张万信报告,又找荆维藩和其营长核查。荆维藩见上司追查,为保全自己,向张师长报告说:“戚子言是为红军做工作的,此次我部由汉口押运武器经脉旺嘴时受到红军游击队截击,目的就是抢截我枪支弹药。如果不是李营长及时率部赶来救援,将红军游击队击退,恐怕咱们一船枪械物资都被红军截走了。”张万信当即命令李蔚岚:“将戚子言在脉旺嘴就地枪决!”
  随着敌人的一声令下,红军战士、共产党员戚子言被押上刑场,地点就在汉江东岸脉旺嘴的荒滩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戚子言没有沉默,他高呼革命口号,英勇就义,把鲜血洒在他战斗过的土地上,把革命精神留给了后人!荆维藩因举报戚子言被国民党陆军新编34师师部传令嘉奖,记大功一次,随后被晋升为中尉连长、中队长、团部上尉副官。1955年,被人民法院判刑10年,后死于狱中。
  新中国成立后,戚子言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1962年,三门峡市民政局为其家属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