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陕州 > 陕州党史 > 正文

永昌河畔的青松 张志杰

发布日期:2019-06-19 10:03     字体:

张志杰(1916年~1945年),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伊川县委组织部部长、中共南(阳)、唐(河)、方(城)中心县委书记。1943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并参加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1944年冬,中共中央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他随八路军到陕县(今陕州区)开展地方工作,任中共陕县县委委员、宫前区委书记兼区长。他以中心县委(相当地委)书记的职位,受命担任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斗争的区委书记。在这个岗位上,他机智勇敢,忘我工作,甘洒热血,慷慨就义,成为陕县第一个高呼口号走上刑场的共产党员,被誉为“永昌河畔的青松”。
  参加革命工作
  张志杰,又名子杰、行廉,化名三俊、静波。1916年10月出生在河南省伊川县吕店乡张沟村一个农民家庭。7岁入小学,用功读书,品学兼优。小学毕业后,考入伊川县立师范学习。1937年,他以优异成绩从师范学校毕业,受聘担任吕店小学教师。这一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共豫西特委为培训抗日骨干,通过统战关系,在伊川县城举办了“小学教师抗日训练班”,向广大教师和社会青年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意义,讲解抗战必胜的道理,唤起民众抗日救国的热情。张志杰带头参加了训练班,并在训练班上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训练班结束后,他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组织师生在当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张志杰才华出众,多才多艺。他不仅文章写得好、书法出众,而且会唱歌、编剧、画画、讲演、刻蜡版,在学生中威信很高。当时,吕店大街上张贴的抗日标语、西城门楼下醒目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都是由他书写的。上级党组织发来的《党员初级读本》,他和一些同志连夜刻印,很快发到党员手中;他亲自领导并组织了抗日救亡宣传队,教大家唱抗日歌曲,带领宣传队到各集镇、农村巡回演唱、刷写标语、散发传单、画抗日漫画、举行抗日演讲;他亲自编剧,亲自导演、亲自化妆演出,并组织农村旧戏班改演抗日剧目,把抗战宣传活动搞得轰轰烈烈。
  1938年5月,他担任中共伊川县委组织部部长兼吕店区委书记之后,一面同敌人斗争,一面积极发展壮大党的组织。两年多里,发展党员260多名,建立6个区委34个党支部。他经常利用农闲和晚上时间,组织进步教师、学生到农村宣传抗日救亡思想。他不断教育青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要抗日救国,为国家兴盛出力,即使牺牲了,那也是值得的。”他还多次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领导贫苦农民开展“富户捐”斗争。有一次,他强迫地主豪绅“捐”出谷子4000余斤,及时分给贫苦农民度荒。1939年底,他发动吕店一带的长工同地主展开增加工钱斗争,取得了胜利。
  坚持狱中斗争
  1939年,国民党颁布了《限制异党活动办法》,推行“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政策,掀起反共高潮。许多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遭到逮捕和迫害。上级党组织为了保护党的骨干,决定把张志杰调离伊川。1940年,组织上调张志杰(化名张静波)到南阳青台镇小学教书,以教师的公开身份作掩护,进行党的地下活动,担任中共南(阳)、唐(河)、方(城)中心县委书记。不久,青台小学环境恶化,无法工作,经上级党组织同意,中心县委转移。1940年,张志杰来到唐河县曲沟。以商人的公开职业作掩护,与中共曲沟区委的地下党负责人合伙经营纸烟生意,继续从事党的工作。1941年4月,张志杰遵照党的指示,到源潭一带组织人民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不幸被捕,被关进了国民党唐河监狱。
  国民党唐河监狱周围有丈二高的厚砖墙,高墙内又修筑了第二道墙,墙内是住有百余名犯人的大牢房,大牢房内又设了两个木笼,张志杰和另一名被捕的中共曲沟区委书记党乾章被分别关在两个木笼里。大牢房整日不见阳光,犯人大小便都在牢房内,阴暗污浊,臭气熏天。被关押的犯人只有吃饭、解手时才准出来喘口气。
  张志杰在狱中坚持斗争了8个月之久,受尽酷刑,宁死不屈,始终保守党的秘密,保持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1942年1月,在党组织的大力营救下,他和党乾章获释出狱。
  奔赴陕甘宁边区
  1942年秋,张志杰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秘密化装成逃荒的难民,前往陕甘宁边区。他历经千辛万苦,越过了道道封锁线,当年冬季,到达了陕甘宁边区马栏镇(当时是中共河南省委机关驻地),被分配在省委机关工作。当时,正是国民党反动派对边区严密封锁的时期,环境十分艰苦。他和许多党员干部一道,挺起腰杆,振作精神,一边坚持工作、学习,一边开展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生产劳动。他们自己打窑洞住,自己种菜、上山打柴、做饭、做豆腐、养猪等,终于克服了生活上的极度困难,巩固了解放区。1943年春,张志杰被调往延安学习,并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列主义教育。
  随军开辟豫西
  1944冬,张志杰被选派参加豫西干部大队,随军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1945年2月,他到达豫西二分区驻地渑池县西村,党组织派他到陕县,担任中共陕县县委委员、宫前区区委书记兼区长。当时,陕县是豫西二分区最西边的一个县,宫前又是陕县解放区最西边的一个区,三面临敌,环境险恶。因此,组织上就把这个区的担子压在担任过中心县委书记的张志杰肩上。张志杰紧紧依靠群众,组织人民武装,建立区村政权,很快使宫前全区的局势稳定下来,群众过上了比较安定的生活。同时,在他的领导下,宫前区回赎土地和废除旧田赋的群众运动也开始由点到面开展起来。
  在开辟解放区的工作中,既要发动群众,又要搞好支前,人手少,担子重,张志杰常常是风尘仆仆从乡下回来,又连忙组织区干部接收各保交来的支援抗战的粮草、布匹和军鞋。他亲自清点检查,为群众端水送茶,亲自打收条,群众都称赞张志杰和蔼可亲,是穷苦百姓的贴心人。他十分关心群众生活。1945年5月初,宫前、雁翎关一带突然发生了蝗虫灾害,他立即带领战士和群众进行扑打。一连奋战十几天,终于消灭了蝗灾,保住了庄稼。
  他积极发动贫苦农民子弟参军参战,很快建立了一支百余人的人民武装——宫前区干队。有一次,他听说日军的一个小分队到宫前边区的杨家河一带骚扰,就立即率领区干队前往。经过战斗,击溃了日军小分队,并活捉日军1名,保卫了解放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他还把地下党组织从敌人手中弄到的枪支弹药,安全地转送到陕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李村区王彦村和豫西二分区驻地渑池县西村,有力地支援了前线。
  就义永昌河畔
  1945年5月28日,陕县“王彦事变”发生后,宫前区也立刻陷入了敌人的四面包围之中,局势骤然恶化。面对险恶的处境,张志杰临危不惧、坚定沉着,为防不测,他立即带领区干队转战到宫前南山一带,寻机突围。几天以后,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当地的地主恶霸与土匪头子串通一气,派暗探、搞情报,寻找跟踪张志杰。6月初,张志杰等在黑山沟、陈家源一带的山沟中,被土匪武装300余人包围。在敌我悬殊、弹尽粮绝的危急时刻,张志杰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其他同志分别突围,自己毫不犹豫地跳下了山崖,当即摔坏了腰骨和肋骨,动弹不得,不幸被俘。敌人用木耙把他抬到宫前街,放在区政府大门的过道里,百般地折磨他、侮辱他,他毫不屈服。匪首锁兆英见张志杰坚贞不屈,无计可施,便向匪徒命令道:“抬走,把他枪毙了!”张志杰视死如归,沿途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这壮烈的声音,震撼着豫西的崇山峻岭,至今还回荡在宫前地区的上空。
  匪徒们把张志杰抬到宫前村南的永昌河岸边,残忍地将其杀害。他英勇就义时年仅29岁。悲愤的群众要埋葬烈士的忠骨,万恶的敌人却要亮尸,不准掩埋。八路军平叛部队进军宫前后,敌人仓惶逃去,群众才含泪将烈士的遗体掩埋在南山脚下。时任陕县县委书记蔡迈轮亲自到张志杰坟前,沉痛哀悼。1965年清明节期间,当地政府将张志杰等牺牲在宫前境内十余位烈士的遗骨,统一迁葬到宫前革命烈士陵园内,并竖碑纪念。1981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之际,时任河南省民政厅厅长的蔡迈轮同志满怀深情地撰写了《哭张志杰同志》一文,表达了他对这位出生入死亲密战友的深切缅怀之情。(薛爱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