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陕州 > 陕州党史 > 正文

陕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薛文高

发布日期:2019-11-05 09:37     字体:

        薛文高,1914年9月出生在山西芮城县泉沟村一个农民家庭。他是抗日战争时期陕县抗日民主政府的第一任县长。1945年5月28日,在王彦事变中牺牲于陕县李村区(今陕州区西李村乡)鱼脊岭村。
  薛文高少年时代先后在本村和蒲州小学读书。1934年夏天,他以优异成绩在蒲州完小毕业,同年7月考入省立运城第二中学。在校学习期间,他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同时对时事政治极为关心,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无比愤慨。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团结同学,在进步教师的指导下,经常走上街头,深入农村,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参加反对日寇侵略的游行示威。
  年,日军入侵山西,学校不能正常上课,薛文高含着眼泪离开学校,决心奔赴抗日前线。同年4月,他参加了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这是在共产党推动下建立的抗日统一战线组织),被编入军官教导第5团3营12连当学员。军官教导5团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抗日干部,同时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他工作认真负责,经常受到上级表扬。1938年5月,经连指导员共产党员李培信介绍,薛文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调牺盟会青年抗敌决死队工作。1939年12月,决死队编入八路军序列,薛文高任八路军59团某连指导员。不久,调任1营教导员。1940年冬,薛文高率部参加了“百团大战”。战斗中,他带领战士们勇敢地向敌人冲击,有力地配合了兄弟部队,完成了预定的作战任务,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年初,薛文高调任八路军59团政治部主任兼1营教导员。当年秋季,驻华北日军集中4万余人的精锐部队,对八路军太岳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从四面合围太岳纵队,59团担负着掩护总部安全转移的艰巨任务。当时,部队被敌人围困在林区。上级命令全团化整为零,分散在高山密林之中进行战斗。59团为保卫总部安全转移,与日军在密林中进行了半个多月的游击战。在最艰苦的时候,战士们只吃一点炒面,喝一点冷水。就是在这样危急的关头,身为军事指挥的1营营长经受不住艰难困苦的考验,丢下部队临阵脱逃。薛文高却挺身而出,指挥全营战士和敌人展开血与火的拼杀。他们打退了敌人的一次次进攻,胜利完成了掩护太岳军区司令部安全转移的任务。反扫荡结束后,他把全体战士集合在一起,把伤病员一个个都安置好,带领着全营干部战士胜利地回到沁县根据地。在庆祝反扫荡胜利的总结大会上,薛文高受到军区的表扬。
  年冬,薛文高随八路军59团南渡黄河,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先后解放了李村、观音堂和宫前等地。12月初,上级派薛文高到陕县开展建立地方政权工作,负责筹建陕县抗日民主政府。陕县当时为沦陷区,日寇、汉奸、土匪横行,社会极为混乱。面对险恶的环境,薛文高并不悲观,而是勇敢地去迎接战斗。多年的戎马生涯,使薛文高养成了一种良好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也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总是和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坚信:只要群众能发动起来,就没有攻不下的山头。他住的地方是偏僻的山村和贫苦的人家,他接近的群众是受压迫剥削最重的贫苦农民。他经常对同志们说:“住在这些地方,最容易接近群众和了解情况,如果住在有钱人的深宅大院里,啥情况你也了解不到了。”所以,他一到陕县,便一头扎在群众中,经常到边远的山区宽坪、芦草村一带访贫问苦。
  年3月中旬,陕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李村区王彦村成立,薛文高任中共陕县县委委员和陕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他对群众的切身利益十分关心,每到一个地方,都坚持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为群众仗义执言,撑腰壮胆,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小米县长”。除考虑全局工作外,他还不断深入到柳沟、陡沟和王彦村等几个重点村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开展减租减息、回赎土地、废除旧田赋、实行新分制等运动,把广大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在李村一带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年5月,在渑池上官子平叛乱事件之后,混入陕县抗日民主政府警卫中队任中队长的周子涛,也于5月28日在王彦村发动叛乱,县政府被叛匪包围。在这危急时刻,薛文高和县委书记蔡迈轮带领县委、县政府的干部战士一起越墙突围,冲出了叛匪的包围圈。但由于当时他正患疟疾,发高烧,身体极其虚弱,经十几里长途奔跑后体力不支,中途昏厥,牺牲在鱼脊岭村,时年31岁。
  王彦事变后,豫西二地委、二分区急电在洛宁、宜阳开辟新区的八路军59团、18团和在新安整训的二分区特务团,速返陕县、渑池县,很快平定了叛乱,重新恢复了县区党组织和抗日民主政府。解放后,为了纪念薛文高烈士,当地政府将其遗骨移葬于西李村革命烈士陵园内,并树碑纪念。(薛爱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