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中央、省、市对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部署,进一步提升我区公民科学素质,结合我区实际,陕州区科协起草了《三门峡市陕州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就《实施方案》解读如下:
一、制定《实施方案》的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是新发展阶段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年来,陕州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显著提高,各乡(镇)、各成员单位开展了大量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我区公民科学素质发展还不平衡,还不能有效支撑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还低于10.56%的全国平均水平和10.17%的全省平均水平。为落实好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实施工作,区科协会同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教体局、工信和科技局、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农业农村局等成员单位,共同编制了此《方案》。
二、制定《实施方案》的依据
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国发〔2021〕9号),省政府办公厅《河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三门峡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陕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三、出台《实施方案》的目的
到2025年,全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4.2%,城乡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科学精神深入人心,科普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科普活动覆盖面进一步拓展、有效性进一步增强,科学传播媒体融合程度进一步深化,科普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升,科普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显著增强,适应创新发展需要的现代科普体系更加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对促进科技创新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显现,为陕州区奋力打造“一极三区”提供基础支撑,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作出积极贡献。
四、政策问答
1.科学素质指的是什么?
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指出,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衡量一个人是不是具备科学素质呢?一般认为,科学素质是人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发展科学、运用科学的精神、态度、方法、知识和能力等。根据上述国务院文件的定义,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是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理解基本的科学方法,并且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来指导日常的决策。比如,一个人了解各种营养素对人体作用的基本知识,知道绿豆的基本营养成分,就能够判断出所谓“绿豆治百病”完全是无稽之谈。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素质,也就不会相信“吃盐能防辐射”等谣言。
2.什么是公民科学素质指标?
公民科学素质指标(CivicScientificLiteracy)简称CSL,是反映群体公民科学素质发展水平的指标,由知识和能力两个层面六个维度构成:知识层面涵盖内容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认知性知识三个维度;能力层面包括日常生活、参与科学和科学决策三个维度。
公民科学素质指标是检测创新型国家科技人力资源基础的一项重要指标。公民科学素质指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衡量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基础指标。
3.公民科学素质是怎么测量的?
用公民科学素质指标来衡量公民科学素质发展水平是目前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通行做法。
CSL数据是通过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获得的。开展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是我国和欧、美等科技先行国家与地区普遍采用的测度、分析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状况和变化趋势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经国家统计局批准,自1992年起,我国共开展了十一次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历次调查均采取实地面访的方式进行,调查范围涉及中国大陆(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18-69岁的公民。)
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一般包括三部分主要内容:“公民对科学的理解程度”部分是公民科学素质的核心指标,用于测算CSL值。“公民的科技信息来源”和“公民科学技术的态度”两部分是公民科学素质的影响因素指标。具备科学素质是对公民的较高要求。在保证调查指标和评价标准国际、国内连续可比的前提下,基于公民科学素质指标结构,从题库生成测评量表进行调查。具备科学素质公民的判定标准历次调查相一致,即测算受访者回答科学素质测试题目的得分,将超过70分者判定为具备科学素质公民,通过加权计算得出目标群体具备科学素质公民的比例值。具备科学素质公民的比例(CSL值)是指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数量(SLC)占总体数量(AC)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4.未来五年《实施方案》对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提出了怎样的新目标?
目前,我区公民科学素质发展还不平衡,还不能有效支撑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还低于10.56%的全国平均水平和10.17%的全省平均水平。《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4.2%,城乡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这样就意味着科技教育、传播和普及以及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扩面、提质、增效。
5.面临新时期的新要求新使命,该运用怎样的新手段和方法精准有效开展科普工作?
《实施方案》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这是对科学素质建设内涵和外延的一次拓展,由“知识补课”向“价值引领”转变,突出对科学兴趣、思想观念、理想信念等的正确导向作用。
同时,注重务实落地,创新提出青少年好奇心、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老年人信息素养等方面的务实抓手,部署针对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5类人群的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推动科普由“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
以“一小一老”为例,此次将“保护学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和想象力”写进了方案,更加重视在孩子心中根植科学梦想、培养科学兴趣。
方案要求,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引导变革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引导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提升教师科学素质。
当前我区老龄化程度加深和信息化转型加速,让老年群体科学素质短板愈发凸显。为帮助“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方案提出了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智慧助老行动,普及智能技术知识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