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室外依旧是春寒料峭,而在三门峡市陕州区张茅乡东村的温室大棚里,却是暖意融融,花香四溢,村民们正忙着采收。走进温室大棚,一垄垄菊花、一朵朵向日葵竞相绽放,村民们穿梭在花田间紧锣密鼓地进行修剪、采摘等工作,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
“当前,大棚里的菊花、洋菊花、向日葵迎来采收期,我们采摘后简单打包,发往洛阳、郑州、西安等地,一天下来可以采摘200多束,根据花卉品种不同,每束售价6-20元之间,每棚的净收入在4万元左右。”鲜切花种植户介绍,鲜花销售的旺季一般是年前和年后,通过梯次种植的方式,保证鲜花长期供应市场。
近年来,东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40个,采取“反季节+多茬种植”的模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种植,培育种植花卉、羊肚菌、反季节蔬菜等特色农产品,预计可实现总收益200余万元。
“现在我们村通过在土地上‘做文章’,村集体年增收达到20万元,已吸纳村内闲散劳动力50余人在大棚蔬菜务工,为群众就近增收致富找到了门路,切实增强村集体经济的自我‘造血’功能,更拓宽乡村振兴的致富路!”东村支部书记张仕堂说。(供稿:张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