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据发布 > 教育领域 > 正文

陕州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自查报告

发布日期:2023-12-19 08:21     字体:

陕州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自查报告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工作的通知》(豫政办〔2012131号)和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印发<河南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豫教督导〔2012199号)和《三门峡市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方案》(三政办〔2013〕9号)的有关要求,我区对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内容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5年2月16日,经国务院批复,陕县撤县设区,成为三门峡市陕州区。陕州区是位于黄河南岸、豫晋陕三省交界的金三角地带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的重要枢纽。全区总面积1763平方公里(含产业集聚区),辖4镇9乡、254个行政村,总人口34.68万人,农业人口28.10万人。陕州区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中国投资环境工程试点城市、中国投资潜力型城市、中国绿色名县、联合国宜居生态县、中国地坑院文化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省对外开放先进县、省级园林县城等多项殊荣。目前,全区共有义务教育学校49所,其中初中17所、小学32所。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另有教学点43个。全区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7736人,其中初中6474人,小学11262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114人;教学点在校学生758人。义务教育阶段有教师2041人,其中初中973人,小学1068人。特殊教育有教师26人;教学点有教师179人。2015-2016学年,义务教育学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人数148人,农村留守儿童877人,三类残疾儿童在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随班就读58人。 

近年来,我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紧紧围绕学前教育抓规范、义务教育均衡、高中教育抓内涵、职业教育抓技能、特殊教育抓提升、体育工作抓普及的工作思路,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事业呈现出发展均衡化、管理规范化、机制多元化、办学特色化的良好态势。陕州区先后被评为全国两基达标工作先进县(市、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政府授予职教攻坚先进单位,荣获省电化教育电教器材装备工作和教育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4年10月,我区被河南省政府授予“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称号。陕州区教育教学、均衡发展和特殊教育工作经验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教育时报》、《河南科技报》等新闻媒体相继报道,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创建情况

(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通过自评,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生均建筑面积、中小学理科仪器、生均图书册数、平均班额、师生比、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比例、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中小学巩固率、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10项指标基本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综合评估全部达标。

(二)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差异系数。全区初中、小学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差异系数分别为0.523、0.608;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差异系数分别为0.549、0.642;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差异系数分别为0.470、0.549;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差异系数分别为0.538、0.523;生均图书册数差异系数分别为0.258、0.485;师生比差异系数分别为0.396、0.638;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差异系数分别为0.360、0.639;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差异系数分别为0.438、0.800。全区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为0.442,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为0.611。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通过自评全区各中小学在入学机会、保障机制、办学条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五个方面评估内容,自评总得分为98分。

1.入学机会。201220132013201420142015三个学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均能全部入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人数分别为1106人、420人、156人,均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入学率100%;留守儿童人数分别为3896人、1936人、1040人,入学率100%;三类残疾儿童在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随班就读的学生分别为 0人、2人、25人,入学率均为100%;省、市示范性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的比例分别达到51.11% 52.4%54.33%全区小学六年巩固率95.2%;初中三年巩固率93.8%,达到省定标准。

2.保障机制。把均衡创建工作纳入对各乡镇年度考核体系,与各乡镇政府签定目标责任书。一是教育经费实现了“三个增长”。(1)财政对教育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20122015年,区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为72681万元、85855万元、97343万元、113491万元,分别增长18.113.416.6%;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分别为14324.1万元、16948.1万元、21656.9万元、34111.9万元,分别增长18.3%27.8%57.5%2)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2012-2015年,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分别为2795元、3525元、7048元、14190元,分别增长26.1%、99.9%、101.3%;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分别为4812元、7163元、11237元、21604元,分别增长48.9%、56.9%、92.3%。3)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逐年增长:2012-2015年,小学分别为729元、940元、3410元、9051元,分别增长29.0%、262.6%、165.4%;初中分别为1932元、3548元、5954元、13794元,分别增长83.6%、67.8%、131.7%二是足额征收和拨付教育费附加。近四年分别应征1340万元、1666万元、2073万元、2565万元,分别实征1340万元、1666万元、2073万元、2565万元;地方教育费附加近四年分别应征854.6万元、525万元、690万元、821万元,分别实征为854.6万元、 525万元、690万元、821万元。征收的教育费附加已全部拨付教育使用。三是惠民资助政策得到落实。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教科书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区财政与区新华书店直接结算,确保了学生全部免费使用教科书;寄宿生生活补助费按国家标准执行到位,201320142015“一补”资金分别为481.7万元、346.8万元、254.1万元。区学生资助中心三年来分别资助贫困中小学生8506人、6048人、4342人。四是严格执行信息技术费标准。近三年生均公用经费中的信息技术费小学、初中分别达到80元、120元以上,每年在信息技术方面投入350万元以上。五是严格落实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拨付比例。20122015年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义务教育的比例达到4%,近三年每年均拨付42万元。六是确保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按国家规定标准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区财政设立教师工资专户,实行专户管理、银行代发,保证了按时足额发放,且逐年增长,无拖欠现象。教师的津贴补贴全部得到落实,不低于全区公务员津补贴水平。七是统筹安排专项经费。2012年开始,每年财政安排教育专项经费350余万元,用于对优秀校长、优秀班主任、优秀毕业生奖励,用于对教师发展性评价、深山区教师补贴、低职高补、优秀退休教师返聘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 

3.办学条件。一是科学调整全区中小学布局,确保学生就近入学。根据制定的《陕县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规划》,目前全区现有义务教育学校49所,在人口相对集中的村以及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设置43个小学教学点,保证学生就近入学。全区寄宿制学校学生达到一人一床。二是加大教育投入,实现办学条件均衡采取上级扶持、区级投入、乡(镇)村配套、社会资助等措施,多渠道筹措经费,2012年以来累计投入1.25亿元改善了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强城乡薄弱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00余万元,新建陕州小学一所;利用上级专项资金4472.5万元,完成了38所薄弱学校63730平方米的校舍维修改造任务,全区各学校的容纳能力大大增强。全区初中、小学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分别达到6.45、5.79平方米;初中、小学生均用地面积分别达到37.82、28.93平方米;初中、小学生均建筑面积分别达到21.73、16.87平方米,其中寄宿制初中生均建筑面积25.62平方米,寄宿制小学生均建筑面积19.26平方米,全区寄宿制学校学生达到了一人一床。初中、小学生均食堂面积分别达到1.99平方米、2.42平方米,均已达标,其中达到省三类以上的中小学食堂有34所。全区已全面消除D级危房。加快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全区共投入资金3100余万元,配备电脑3636台、多媒体875套,建成2个网络直播互动教室,一个教育资源中心,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全区教育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足量配备图书及教学仪器、器材。投入178万元,新配图书16.8万册。目前全区学校共有图书626936册,其中初中302159册,生均 46.7册;小学324777册,生均 28.8册。义务教育阶段全部49所学校均达到规定标准。投入1761.3万元,用于理科仪器和体音美器材的配备。目前小学数学、科学仪器达到《河南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第二种方案的单轨制学校15所(含一贯制小学部4个)、达《河南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第一种方案的学校17所(含一贯制小学部1个),初中理科仪器设备达到《河南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第一种方案的学校17所(含完中初中部2个、一贯制初中部5个)。三是消除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针对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严格规范招生行为,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划片招生、免试入学的原则,确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招生范围,义务阶段学校全部做到不跨区域和超计划招生。各学校严格控制班额,全区初中平均班额36.8人、小学平均班额31.6人,均远低于省定标准。

4.教师队伍。2012年以来,通过招教、特岗考录教师316名,主要安排到乡镇农村和薄弱学校任教,有效解决了农村教师不足和年龄结构比例失调问题。全区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初中、小学均达100 %,高学历比例初中、小学分别达到72.4%98.5%,均超出了国家规定标准;中级及以上职务教师比例,初中、小学分别达到49.2和42.3,超出了省定标准;初中、小学师生比达到17.33、111.15,均达到省级编制配备标准。加大校长教师交流力度,每年选派40余名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并安排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学习。区教体局出台了《陕州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和《陕州区教育系统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各校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落实方案,每半年考核一次、审批一次、发放一次。特殊教育教师补贴按照基本工资的15%执行。2012年来区政府增加深山区农村教师补贴每人每月300元。全区公办中小学教师全部纳入职工医疗和住房公积金管理,享受社会保障政策。

5.质量与管理。一是着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通过举办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课本剧展演、经典诵读大赛、英语演讲比赛、科技创新大赛以及书画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二是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三维五环”课堂教学模式,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力地促进了各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三是积极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定期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为全区学校配齐照明应急灯、紧急疏散标志以及监控系统、钢叉等预防设施,经常开展以“关爱生命”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近年来全区未发生一起重大校园安全事故。四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认真贯彻《河南省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十不准》,坚决纠正违背教育规律的办学行为,坚决取缔危害师生健康的无效劳动。同时,严格执行《河南省规范中小学收费十条禁令》,杜绝乱收费现象的发生,我区被河南省命名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五是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大校园净化、绿化和美化力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运动区、教学区和生活区,精心设计主题鲜明、格调高雅、富有创意的文化墙、画廊和板报,营造了充满正能量和自身特色的浓厚文化。

    三、工作特色与亮点

我区始终把教育摆在民生之首、发展之基的重要地位,把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作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力抓手,科学确立了政府主导、统筹城乡、分步实施、协调发展”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工作思路,形成了“政府重视、部门联动、强力推进、均衡发展”的良好格局。

(一)狠抓硬件均衡这一着力点。为推进学校硬件配置均衡,我区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需要。一是坚持规划优先。统筹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以及各乡镇地理环境、交通状况、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等因素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合理确定区域内教学点、村小学、中心小学、初中学校的布局,以及寄宿制学校或非寄宿制学校的比例。目前,全区中小学布点相对合理,基本满足辖区内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二是坚持投入优先。区政府、各乡(镇)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近年来,区财政预算内对教育拨款持续增加,实现了全区财政预算内对教育拨款、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三个增长”。四年来,增加教育投入1.25亿元,用于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三是坚持资源配置优先。近年来,通过新建、改扩建校舍,大大增强了全区各学校的容纳能力;通过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了各校教育信息化水平;通过配备图书、仪器、器材等教学设施,优化了各校功能室内部配置。

(二)紧盯校际均衡这一着眼点。始终以办好每一所学校为宗旨,多措并举,整合教育资源,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校际差距,努力维护教育公平。一是实施划片招生,逐步缓解择校难题。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划片招生工作意见(试行)》,确定招生范围,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做到不跨区域和超计划招生。目前,全区初级中学平均班额为36.8人、小学平均班额为31.6人,均远低于省定标准。二是分配招生指标,促进初中生源基本均衡。实施学籍信息化管理,积极落实将公办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的政策,并逐年递增分配比例,有效地稳定了农村初中生源。三是实施关爱工程,确保每一个孩子接受教育。坚持“同城教育、同城对待”,积极吸纳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建立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管教责任制,成立了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完善了“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免、补、助、奖”全方位学生助学体系,确保了每一个孩子公平享有受教机会。

(三)突出师资均衡这一关键点。以优化农村教师结构为目标,四年来政府招教师211名、选录特岗教师105名,并将316新招教师安排到农村和边远山区学校任教,缓解了农村教师总量不足、结构性短缺和老龄化问题,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名师辐射带动。实施“达标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学名师”为内容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对评出的区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安排教学研究经费。目前,共评出教学名师20人,每人每年安排研究经费3000元;共评出学科带头人226人,每人每年安排研究经费1000元。建立了名师工作室,创建名师QQ群和微信交流平台,坚持开展送教到校、结对帮扶、片区教研、课题共研、同课异构等活动,发挥名师辐射带动作用。是抓培训提升素能建立了教师培训长效机制,先后组织各中小学校长、中层领导、教学名师赴河北、山西、山东、江苏等省内外名校学习,并邀请教育知名专家到我区讲学。同时,扎实开展了校长跟岗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高效课堂业务培训、中小学校本培训。先后组织2055名教师进行新一周期的“继续教育”网上远程学习,全面完成“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项目。目前,初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 ,高学历比例分别达到72.4%和99%,均超出了国家规定标准。三是抓创新完善机制。健全了对口帮扶管理制度和考核管理办法,大力推行“城乡互动、校际合作”的城乡教育一体化教研模式和区直与乡镇中小学对口结对支教捆绑考核的评价方式,从优质学校抽调骨干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进行“对口帮扶”,选派薄弱学校中层领导到优质学校跟岗学习,逐步形成了优质资源向困难地区、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的动态机制,促进了办学水平整体提高四是抓奖励激发活力。实施了优秀校长、优秀班主任、优秀毕业生奖励,以及教师发展性评价、优秀高中教师低职高补、增加深山区教师补贴、返聘优秀退休教师等7项奖励政策,2012年以来区政府已累计拿出800余万元用于师生奖励,营造了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四)主攻质量均衡这一关注点。为促使教育质量均衡发展,我区一直致力于教育改革与创新,坚持以“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理念为指导,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办学质量水平。一是完善制度抓规范。实行义务教育学生入学通知制度,严格学籍管理制度,强化控辍保学措施,巩固“普九”成果;落实省《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取消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校、重点班,严格控制作息时间和作业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印发了规范办学行的通知》,对课程设置、标准和作息时间等提出明确要求。二是深化教改促质量。以三种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为手段,以城乡教研、学区教研、校本教研为载体,建立了构建高效课堂长效机制,推广优秀教研成果,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加强教师业绩监测,大幅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完善了教学管理日巡查机制,深入实施“三维五环”课堂教学模式,落实“导学讲练”,加强区域教研,完善评价机制,重视培优补弱,改进质量检测。近年来,高中招成绩连创新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三是素质教育创特色。坚持立德树人,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将每年3月份确定为德育主题教育月,在全区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深入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积极发挥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作用,每年参加活动学生人数达到1.6人。注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2012年以来连续举办了4届学校科技创新成果展大赛及展览活动,向国家专利局申报中小学生发明专利80件,获国家和省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成果奖达208件,获三门峡市级科技创新成果奖922四是优化管理铸品牌。“创建满意学校”为载体,以新教育实验为抓手,深入开展城乡一体化、文明校和特色品牌校“三创联动”活动,积极探索盟校制,打通了品牌校与盟校教育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流通渠道,实现了共赢发展。目前,拥有2所省级文明学校,15所市级示范性学校,陕州小学获评为省十大教育名片学校,西张村镇中等4所学校荣获省校园文化先进校,推出了71名新教育实验“种子教师”和120名新教育实验“读书之星”,一批以教研教改、文体艺术、科技创新、德育工作、书香校园为特色的学校,享有良好声誉。

    四、存在不足和打算

尽管我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十八大提出的教育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相比,同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有不足,主要表现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及教育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优化提升,优质品牌、特色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区域竞争力还不强等。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续提高学校建设标准化水平,夯实政府主体责任,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优化办学条件;二是继续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不断提高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三是着力完善队伍建设机制,坚持每年为义务教育阶段增补足够数量的教师,坚持优秀师资配置向农村倾斜、向边远地区倾斜,加大城乡交流力度,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四是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品位,打造优质品牌和特色品牌,努力办出一批影响力强、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精品学校。

总之,我将以国家和省市督导评估验收为契机,继续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倾力打造教育强,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对照《河南省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工作情况评估表(试行》,经陕州区自查,17项指标全部达标,自评得分98分,达到了河南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的标准和要求。

鉴于此,恳请对三门峡市陕州区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进行评估验收。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