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头条 > 正文

守正创新 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陕州样板(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2024全省旅游发展大会)

发布日期:2024-06-18 08:33     字体:

1.jpg

俯瞰陕州地坑院。曲佳松摄

2.jpg

陕州地坑院花灯如昼。霍晓阳摄

  3.jpg

在陕州地坑院观看非遗展演的游客如织。曲佳松摄


  □王红婵张丹丹

  “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在豫西大地,有一种独特的古民居建筑群,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的目光。

  陕州地坑院非遗文化旅游区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依托当地独特的地坑院民俗建筑资源,深入挖掘整合豫西民俗、民风、民情,集中展示当地居民的居住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农作文化、婚俗文化等非遗文化,精心打造中国乡村特色文化旅游新地标。陕州地坑院景区先后被授予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文明旅游景区、省级4钻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荣誉称号。

  地坑院民居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具有冬暖夏凉,防风、防震、防盗,省工、省料、省钱的特点,至今仍然有村民居住。怎样利用好、发展好这张特有名片?陕州地坑院用创新和实干给出了答案。

  创新思路品牌活动持续发力

  2017年,陕州地坑院依托民俗文化和灯彩非遗,按照全国一流标准打造地坑院主题文化灯会,精心策划组织了“陕州灯会”,是豫西地区春节期间布展最广、标准最高、灯组数量最多、制作专业最强的灯会,吸引了遍布全国各地和海内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游客前来观赏。

  “今年来到地坑院不仅看到了精彩的点灯仪式,还观看了陕州的锣鼓书表演,特别精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国年味儿。”2024年2月10日,来自肯尼亚的游客亚星说。

  目前“陕州灯会”已经成功举办五届,不仅成为我省“双节”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文化活动的代表、豫西地区文化符号。灯会期间,智游宝榜单上,陕州地坑院票销量居全国热门景区前列,吸引了世界级媒体前来拍摄、制作地坑院这一古老的民居形式的专题片。

  同时,夏季“儿童嘉年华”消夏季,以及“五一”“十一”假期夜场活动,为游客提供沉浸式夜游项目,形成地坑院“夜游”模式,为陕州地坑院发展带来一股“夜经济”流,为景区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陕州地坑院景区负责人介绍,“陕州灯会”自举办以来,已成为豫晋陕黄河流域家喻户晓的品牌民俗文化活动,春节到地坑院看灯成为一种潮流和习惯,通过“陕州灯会”了解黄河文化、陕州文化、天鹅文化、农耕文化等三门峡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品牌,真正地实现了文旅文创融合发展,“陕州灯会”也成了三门峡文旅的一张靓丽名片。

  聚焦非遗文化传承成效显著

  “地坑院太可爱了,看似很简单,其实很美好,这种创造力想象力别处看不到。”2024年4月24日,享有“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的著名作家王蒙为陕州地坑院的神奇倾倒。这里的非遗展演让他点赞连连,他赞地坑院“别有洞天”,赞捶草印花“巧夺天工”,赞锣鼓书“绝技惊天”。

  地坑院是一种建筑,更是一种文化。“老杨家院,1878年开挖,历时8年建成,10孔窑洞,1928年、1978年翻修,此院居住过老杨家7代人,2012年迁出。”每个院子都有一个牌子,就像它的身份证,记录着院落的具体信息和历史。

  一座座地坑院逛过来,每个院子都能欣赏到不同的民俗技艺、风土人情。

  在剪纸院内,窑洞的墙上、窗上,张贴着各式各样的剪纸,从小的十二生肖、牡丹花卉,到大的《百鸟朝凤》《八骏图》《兰亭序》,均精妙绝伦;在澄泥砚院里,有澄泥砚烧制时使用的原料、烧砚炉等,完整地展示了烧制手法和烧制过程,时间充裕的游客,可以坐下来体验陕州虎头砚的制作过程;在民俗院里,一场盛大的婚俗表演正在进行,在唢呐声中,一对新人向双亲奉茶跪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

  在这里,地坑院营造技艺、陕州锣鼓书、澄泥砚、陕州剪纸、捶草印花、陕州十碗席、豫西婚俗等陕州知名非遗项目均得到了传承、活化。

  2024陕州灯会期间,同期举办了首届中国·黄河非遗文化大集,特邀安塞腰鼓、开封杂耍、陕州锣鼓书、吴桥杂技、华阴老腔等百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进行集中展演,持续叫响陕州地坑院非遗文化旅游区品牌。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目前,该景区正在申报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下一步力争将地坑院景区打造成为“全国知名、河南一流、三门峡龙头”的国家5A级景区。

  龙头引领高效赋能乡村振兴

  陕州区从西到东依次分布着张汴塬、张村塬、东凡塬“三道塬”,在三道塬上分布有73个村落,近万座地坑院,至今仍有约5万人居住在地坑院里。

  北营村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有目共睹,该村119户350人,集中搬迁至北营社区,实现人居环境的改善,其中村内116人在景区内务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依托陕州地坑院景区,其中曲村、西罐村、温塘村等周边29个村子开设了农家乐、民宿、特产店等,累计有1200余户从事餐饮、民宿、手工剪纸、售卖土特产等,形成集中连片发展态势。

  “示范引领、连片发展,这是陕州区乡村振兴的特点。”陕州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介绍,陕州区坚持“片区布局、链条支撑、龙头带动、项目突破”的发展思路,根据各乡镇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将全区划分为四大片区,即沿黄现代农业片区、塬川特优果蔬片区、丘陵种养循环片区、山区绿色药牧片区等四大农业片区,专班推进四条农业产业链,推动乡村产业稳步壮大。

  西王村的大棚西瓜、曲村的“十碗席”、凡村的养老服务中心、人马寨村的非遗研学,柳林村的“三宝”李子、蔡白村的大樱桃、红旗村的红啤梨、城村的阳光玫瑰葡萄……村村精品、村村美丽,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如今,黄河之滨的“三道塬”已经形成农文旅融合、集中连片发展的陕州样板。

  (《河南日报》(2024年06月17日第T11版))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