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师风采> 正文

【优秀教师话课改】陕州外国语学校 梁云 ——”迎接党的二十大,培根铸魂育新人” 陕州区庆祝第38个教师节专题宣传推介(十)

发布日期:2022-09-03 13:11     字体:

003.png

编者按: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8个教师节,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0个教师节。在过去的一年里,教体局党组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锚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行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得到优化,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明显;大力实施集团化办学改革,以强带弱、资源共享、规范管理,在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强化“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管理,加大课后延时服务力度,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切实减轻学生、家长负担,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区教体局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省教育宣传十优县(区)、省关工委工作、省卫生先进单位,向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为全面展示一年来全区教育系统的崭新面貌,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以昂扬奋进的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陕州区教体局联合区融媒体中心在教师节期间举行“迎接党的二十大,培根铸魂育新人”专题宣传推介活动。活动分“名优校长讲管理”“最美教师谈师德”“优秀教师话课改”三个板块,分别选取12名优秀校长、15名最美教师、30名优秀课改教师从不同角度展现我区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旨在引导广大教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理想信念,心怀“国之大者”,不折不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扛起立德树人的神圣责任,切实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借课改东风    育时代新人

                                 ——“追梦班”行知课堂探索之旅

陕州外国语学校   梁云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和孩子们感恩课改,因为课改的课堂让我和孩子们感受到教与学的乐趣。在课改的沃土中,我和孩子们都是幸福的种子,一点点积蓄力量,生根发芽,破土而出。

且持彩练当空舞

1.课堂着力点的转变

课改后我的课堂着力点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传统教学的“讲”,转变成学生的“讲”;由我讲得深、讲得全、讲得细,转变为我“不讲”或是极少地点拨;由我对教材的钻研,转变成让学生自己进行研究等等。我只在学生感到困惑、犹豫、需要求教时,才会以教师的身份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醒。我帮助学生搭建好学习的平台,只在学生学而不得、学而有疑、学而难进时,我才介入进来,进行点拔、提示、精讲、启发等,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这种帮助才是学生直正需要的帮助,这种帮助使得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应该由他们自己去研究、去探索。

图片1.png

2.教学方向的改变

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过去,我们大都把精力放在“授人以鱼”上,但这样的教学只能培养起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却收效甚微。课改后发现课堂变成授人以“鱼十渔”,亦即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就帮助学生找到了如何学习的“金钥匙”,让他们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就是这个道理。

3.教学方式的改变

之前的教学方式是把事先准备好的教学内容带进课堂,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演示、讲解、提问,待到把全部内容“塞”给学生,也便意味着教学任务完成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眼中只有“知识”,学生是盛装知识的容器。课改后,我和同事们思考讨论最多的是:怎样让“接受”知识变成“探索”知识,通过怎样的问题导引帮助学生思考。教师围绕“学生的学”来设计教学,把“知识的填鸭”让位于“学生的发展”,是真正基于学生学情的教。

图片2.png

4.课堂质量的提升

课改后的课堂更吻合“三不教”原则。学生自己能探索出来的知识,不教;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弄明白的知识,不教;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教了也不会的知识,不教。因此,与以往的教学相比较,课堂的质和量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从“质”上看,改变了过去“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把教学的重心放在了关键处,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从“量”上看,教师讲授的负担大大减轻了,从背冗长的教案到点拨式的讲解,教学变得轻松,重要的是教学质量也提高了。

5.幸福指数的改变

现在的课堂,可以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人,符合了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天性,让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学习,他们是快乐的。课堂中,时常能看到三五成群、你争我辩的场景,孩子们脸上洋溢着阳光自信和成就感,我是幸福的。

图片3.png

教学轻松了、解放了,不再去拼命思考我怎么把学生教会,而是更多地思考如何让学生自己理解得好、讲得好,从而卸下了“讲师”的沉重包袱。每节课都在不断地欣赏学生的智慧和创造,我看到了以前所没能看到过的学生——原来他们是这么有灵性,原来他们是这么有思想,原来他们的想法与我的判断有着如此大的不同……欣赏着学生的奇思妙想,我也是幸福的。

看着孩子们一天天地成长着、一月月地突破着、一个个学期地跨越着,我的心中充满着感动与惊喜。学生的能力渐渐地上来了,学习成绩也大幅提高课改最初的疑虑和担心自然消失,坚持实验的信心增强,立志要做一名研究性教师,我更是幸福的。

图片6.png

                 喜看校园花烂漫

新课改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力,学生在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倾听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辩论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搜集整理资料能力以及创造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1.学习状态的改变

课改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被学习”的状况,课堂中可以看到学生一种崭新的学习风貌,思维多样了、方法灵活了。由于教师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信任,新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索、思想让学生自己感悟、规律让学生自己总结、课堂评价让学生群体参与,学生学习时的心态更加积极主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鼓励学生间相互帮助、友情提醒、彼此促进,促成他们合作中学习和汲取知识。讲台上给学生留足了展示自我的空间,让他们学会自学、倾听、思考、提问、合作、表达、质疑、创造……这些举措改变了死气沉沉的学习状态,促进了学生认真用心学有所获、自信大胆表达自我。

图片5.png

2.学生角色的转变

  课改后的学生变成了小侦探、小记者、小老师、小辩手。孩子们像“侦探”那样去探索新知;像记者那样学会提问;像老师那样学会讲解;像辩论手那样学会为“真理”而辩。在课堂中常听到的是:“我认为”、“我的想法是”、“还可以这样思考”……这样的话语使得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这样的课堂“热闹”而又序。

3.学科素养的变化

思考是学习的必备素质,然而以往的课堂教师常常感受到学生学习是被动接收,并未有深入进行思考。课改后最大的感受是学生会学习了,会思考了。在课堂中,学生所面对的问题是块状系统的,学生的探究完整经历了一个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改变了教师“问得多”、“扶得多”、“讲得多”的状况,便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们的学科素养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成绩自然优异。

图片6.png

我深知,今后的课改之路任重而道远。在数学课堂中,我会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尽可能增加学生探索和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表明自己的观点,锻炼自己的思维,释放自己的情感,让每一朵小苗都在“行知课堂”中绽放别样的风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