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堂教学改革> 正文

我的课改之路(六十)

发布日期:2022-08-28 10:19     字体:

 回首一年来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有喜有忧,有苦有乐,更多的是一路走来收获的新生——新希望,新活力——从老师到学生,从面貌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一、迷茫中的探寻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为一直在一线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我,随着年龄的增长,教龄的延展,加上近年来教材的改版和“双减”政策的落地,我越来越觉得自己深受传统教学束缚,想与时俱进却举步维艰。同时也深深地认识到如果不更新,不改观课堂教学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课堂上学生倦怠,学习心不在焉;老师求成心切,恨铁不成钢,着急上火焦躁不安——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我曾经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几乎被消耗殆尽,对今后课堂教学的实效失去了信心,但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使命和责任。看到周围的同事每天匆匆忙忙往前赶工,我不想给人添麻烦,只好独自在困惑和焦灼中学习、尝试、再学再试,总想能实现高效课堂,百般努力却总觉得力不从心,难尽人意。就在我欲哭无泪,千寻不得时,2021年枫叶正红的季节——陕州区的课堂教学改革在全县拉开了帷幕。刚听到这个消息我很是欣喜——迷茫无望中的我看到了希望,我深信这是一条新生的路,同时我也清楚这是一条曲折的路,但我相信这次是跟着团队在改革——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一群人的力量不可估量。从我看见新课改的曙光之日起,一路上尽管有困惑,有羞涩,有争执,不管日常多繁忙,对课改,对课改的事儿,我却从未有过情绪抵触或行为懈怠。

二、不足中的改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课改初始,我满腔热情跟随,不放过一次参与推进课改的机会。学习、听课、评课、研课、磨课、研讨课型……实践再实践,改进再改进。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新的理念,和同伴研讨确定了学校“快乐6+1”课堂教学模式,带领学生组成了学习小组,和孩子们一起制作组牌,喊响口号……一路引领着学生从消闲地坐着到积极地站起来,勇敢地走起来到争先恐后地跑起来——我带着学生日常沉浸在教育教学其中,直往前奔,如今回首,满满的正能量,新课改带来的幸福之感油然而生。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发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记得在课改环境下我运用学校新课堂模式讲授的第一次公开课是四年级上册的《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课前我做足了功课,扎实备课,原以为课堂上会游刃有余。可是,在表演环节由于过度照顾学生的情绪,保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耽误了不少时间,而延误了后面的环节,没有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课后评课时,老师们结合我的课堂,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字字句句,真诚建议,让我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时常为了照顾个别学生而忽略了全体的存在,刨根问底还是教不得法,没能很好发挥学生的互助能动性。后来,在每一节课堂上我都尽可能的发挥各组每一位同学的优势,引领他们互帮共进,久而久之,课堂效果明显提高。

在课间,在办公室里,在校园里多了探讨课堂教学的声音,在课改团队影响、帮助和关心下,我不断学习和改进,克服了许多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课堂教学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三、合作中的成长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课改一年来,我紧跟学校课改步伐,唯恐落后。在语文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中迅速成长起来。在春季的过关课上,我讲的是四年级下册的《母鸡》一课,讲课之前我设计了两个方案,各有所优,到底怎样选择呢?遇到困惑,就拿出来与同组老师研讨,大家各抒己见,我在借鉴中确定下来,但总是顾虑学生底子薄,不能顺利过关,因为课件过于详细,老师说得过多,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一节课下来总不能释怀。一次不行,二次不满意就来第三次,不过关不罢休,这是我从学校几个教研组长身上看到的不成功不罢休的韧劲。为了能克服自己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总爱多讲的问题,我再一次挑战自己,选择了五年级的《跳水》一课扎实备完课,邀请学校全体语文老师来听评,这节课上我放下顾虑,放开手脚,把注意力转移到关注学生学情上,随机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解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家的肯定给了我莫大的鼓舞,让我从心底里克服了多年来不敢上公开课的心理障碍,同时也让我对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更大的信心。

四、自主中的创新

“满眼生机转化均,天工人巧日争新。”在团队的带领和自己的努力下,我再次找到了作为一线教师的自信,看到了自身的优势,同时也看到了孩子们在课改中发生的巨大改变。新课改不仅让我的语文课堂生发了活力,而且让我在班级管理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利用班级编排的学习小组,让小组成员各担一职,明确分工,让他们在班干部的带领下各负其职,各尽其责,建立了明确的奖惩制度和评价机制。看到同学们在评选快乐小组和明星少年的评价机制激励下奋勇争先的模样,我心里感到异样的幸福,这都是一年来沐浴着新课改的和风,让我们师生获得的新生啊!

在这暑热未消的初秋,我将浴着课改的习风,在新的学年里,稳中求进,跟着团队知行合一,求同存异,自主创新,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为打造高效课堂不懈努力,为学生将来能成为高质人才奠定基础。

    (供稿:张湾中心校 王志红  编辑:史文虎  审核:张银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