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是我爱不释手,孜孜不倦的课本,新课改是我坚守讲台,挥洒智慧的热情,与课改结伴而行,孩子们充满欢笑,老师们信心百倍,我坚信我的课改步伐会更加矫健,教育的花园会更加姹紫嫣红。
醍醐灌顶 播课改种子
2021年秋季,沐浴着课改秋风,我们迎来了陕州教育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我也热情地投入到课改行列中,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知识;积极参加课改专题会、报告会,零距离聆听金太阳课改专家、区教研室及中心校领导的课改培训,汲取教育新理念的精髓。听后我如沐春风,醍醐灌顶。接着我从中心校课改实验教师的一节节课改研讨课、示范课中学习课改经验,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拓宽教学思路,助推着我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聚力前行,促进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升。我心中播撒下课改种子,学思践悟,砥砺前行,为大营中心校课堂改革的美丽蜕变再添新彩!
潜心教研 集课改智慧
新课改后的语文课怎么备?低段语文课到底又该怎么上?我们低段语文老师带着课改中困惑和疑问,在每周三的共同体教研、每月一次的中心校大教研时,潜心研究课改教学目标如何制定,课堂教学方法如何选择,课堂教学流程如何实施,学练方法如何优化,教学组织如何改进,教学评价如何直接涉及学生培养的质量?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团队作战,有效教研,我们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清楚了课改后语文课该如何上,我们在课改路上互帮互学,不断地提升着自己、发展着团队,在课改的路上共同成长着。此后的日子里,我将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的解决上,我利用教研活动与教师们一起磨课、观课、评课、反思,不断探索课改目标,挖掘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新课改高效课堂。静心教研,潜心课改,我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教学风格。
课堂实践 茁壮成长
伴随着城村小学智润课堂“五学五润”教学模式的实施,我在一年级语文课堂中一路前行一路收获。从请教开始,“三人行,必有我师。”每当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困惑的时候,每当面对学生深感无力的时候,每当进行教研活动,头脑被束缚的时候,我总会去请教别的教师。每次上课前,我必定多方搜集相关资,整理编写导学案,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课改优秀教师进行交流,积极聆听,采取他们的高深智慧和精辟见解,随时记录,随时采纳,常常为上一节公开课请教学校领导、和同事争的面红耳赤,渐渐地,在课堂上激发了很多学生的灵感,课堂变活了,变得有趣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变的更主动了,敢说、敢问,敢讲,自信又活泼,真正践行着新型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从课堂做起,“团结力量大,合作能成功。”抓好小组建设是实施新课改的关键,我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智力状况、兴趣爱好等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按照划分的小组就坐,并确定了组名和小组口号,明确小组内成员的责任分工,培养各小组之间的合作能力,建立有效奖励机制,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在课堂合作中,组员学会倾听,学会补充,学会归纳汇总,所有组员互帮互学,群策群力,每个小组力求做到当堂问题当堂清,不落下一个组员,保证组员互相促进,合作共赢。课堂上,我已不再是竖向灌输知识的“匠”人,而是横向推动学生整体进步的“启”者,学生不再是静静地听讲,不再是被动进食的鸭子了,而成了课堂的主人,积极踊跃地展现自我,看着一只只举的直直的小手,一张张展示自我、稚气二自信的笑脸,听着一个个出人意料、富有个性的见解,感受着一次次惊喜与欣慰,我真切地体会到是课改给课堂注入了生机,给学生注入了活力。
从习惯培养着手。“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在教学中,我总是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课前渗透预习中,一年级前半学期我让学生课前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数自然段;后半学期在生字教学时,我适时让学生自学(标注读音、识记特殊笔顺新笔画、分析生字结构、识记部首),总结学习生字的方法 ;学习课文时,适时渗透对学(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或者有什么感受?);学习新知时,经常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相互合作,乐学善思的思维品质。完成任务驱动时,我适时采用自主、合作、质疑、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对学操练,合作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让养成多动手、勤动脑,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好习惯伴随孩子一生的学习与成长。
“干工作苦点累点不算什么!做成一件事才是最幸福的。” 我所教的班级成为了全校最活跃的班级,课上,孩子们从封闭的天地走出来,变得自信开朗,他们大大提问,善于思考,勤于实践;课下,他们坦诚交流,互相帮助,积极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我教的一年级语文在学情诊断中,孩子们成绩也是最棒的,这一切都让我敢感动着,幸福着。
“苔花如米小,也作牡丹开。”我坚定做课改路上的苔花,沐浴课改风雨,逐梦花开,绽放精彩 !
(供稿:大营中心校 刘艳峰 编辑:史文虎 审核:张银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