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堂教学改革> 正文

我的课改之路(五十五)

发布日期:2022-08-17 11:14     字体:

国家“双减"政策是教育“土壤"里的能量催化剂,陕州区课堂教学改革是顺应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一年来,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正在展开一场直面课堂改革的深度学习和全面思考,与学校共同进行着新课改教学的实践探索,努力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让师生享受教育的幸福。

“课改成在教师,责在领导。” 一路走来,陕州区教体局为新课改的开展和推进搭建各种平台,一次次邀请专家从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评价激励、导学案编写等进行系统完整的新课改项目讲解培训。大营中心校下足了力度,一次次亲临学校、深入课堂实地指导课改工作;一次次带领我们外出听课学习、汲取新课改营养;一次次精心策划组织校级联盟、区级联盟、课堂赛讲、说课评课等活动。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指导和支持,才有了我们教师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层面的进步提升;才坚定了我们践行新课改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学校作为第一批实验校,校领导高度重视,扎扎实实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数不清先后多少次给我们老师召开思想动员会,讲解新课改理念,研讨课堂教学策略,研究高效合作小组建设等等,这些都给我们实验教师形成了良好的舆论导向,我们便有了一路向前不回头的坚持和拼搏的源泉。同时,我由衷地感谢团队的力量。在我们大营中心校每月组织的新课改大教研活动中,我们各年级教研团队的教师一起研课磨课、交流探讨、开诚布公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指导授课教师改进教学细节,我真切的感受到集体备课、上课、反思是一种很好的资源共享方式,大家在相互切磋过程中取长补短,在团队合作中提升自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记得第一次培训会上,专家耳目一新的理念,激动人心的思想,让我兴奋不已。回校后我满腔热情地备课上课;积极的参与学校组织的公开课;珍惜每一次的大大小小的教学观摩活动;听课本上记载下密密麻麻的教学精彩片段;课堂全力渗透新课改的理念,尽力做到“五学五润”模式的形似。但随着一次次深入地学习新课改理念,一次次精心地交流课堂教学策略、一次次深入地理解新课改教学模式,我发现自己做得并不好,有过气馁、有过迷茫、有过质疑,更有当面临一次次艰巨任务,而自己却一时却无以应对的灰心时,我都会有些不知所措,但我还是静下心来告诉自己,排除万难,解决疑难,即使达不到像诗一样美的新课改课堂境界,也要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追求,即使再累,也值得。随后,我抓住任每一次新课改培训学习机会,不放过一次次锻炼自己的任何舞台,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教学比赛、学法交流,评课研讨,认真编写导学案,从学生学习方式训练入手,注重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慢慢实现课堂形似到神似的转变。尽管有时繁重的教学任务、班主任工作、教导处工作和教研组的教研工作确实让我身心疲惫,但对新课改的探索,我从一而终,没有抱怨、没有落下,从不间断地践行着、付出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改路上,我边走边拾掇,猛然整理行囊,发现收获颇丰!行动有了目标作指引,也就有了动力。新课改让我跨过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堵墙,我重新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作为教师,我应该是课堂的引领者,参与者、研究者,而不是课堂的主角。每一节新课改课堂,我都在努力改变着过去独霸课堂,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的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我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展开讨论,慢慢地就建立起了学生对我的信任。我发现只有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他们才会轻松、愉快地开始学习,才会主动、深入地进行探究。现在,在我和孩子共同编织的课堂上,独学、对学、群学、勇于质疑、敢于探究、合作交流、你争我辩,高潮迭起的课堂氛围充满整个课堂,我常常被他们那一个个精彩的发言所吸引,被他们一次次充满自信的展示所感动。当我与孩子们感受着课改的快乐,沐浴着课改的阳光幸福成长时,我深深体会到:教学不能是灌输,更在于激发潜力,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让孩子们独自品味、放飞想象、交流感悟,课堂才能因学生而精彩。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城村小学在 “和润”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实施新课改,我们反复学习,深度思考,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锤炼教学技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共同探索出了“智润课堂”“五学五润”新课改特色课堂教学模式,课堂实现了由“苦学”变为“乐学”,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转化;我们教师也更新了教学观念,改变了教学方式,转变了教学角色,我们师生同舟共济,和谐发展,快乐成长。      

漫漫课改路,才上新征途。一路走来,过去所有的困惑、焦虑都化作今天收获的喜悦。新课改扎根于课堂,任重而道远;新课噶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新课改实践,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最高的追求,我们唯有砥砺深耕,才能履践致远。

(供稿:大营中心校 宁丽平  编辑:史文虎  审核:张银锋 )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