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以为我的课堂上还有笑声,尽管不都是欢声笑语;曾经以为我的课堂上还有⼀丝的⽣机,尽管不是兴趣盎然。可是,随着去年十月陕州教育课堂改革序幕的拉开,作为一名实验教师的我才彻底的醒悟:原来我就是⼀个井中之蛙,只不过是⼀个考师⽽已,也才明⽩课改势在必⾏,必须把课堂还给学⽣,让学⽣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
刚接触新课改,我无比迷茫,作为我们学校的实验教师,在接到要上新课改示范课的通知时,我是满心惆怅,压力很大,也曾沮丧、也曾抗拒。课要如何上,改要怎样改,直到我多次聆听专家新课改理念的讲座和课改实验教师的示范课后,我才真正明白了要想上一节好的新课改课首先要从“磨”导学案入手,因为导学案的确定,对每⼀个⽼师来说,是⼀种挑战,我决定先以导学案为抓手,让导学案贴近生活,靠近学生,真正实现教学案一体化,做好课堂教学的前奏。
我所教的年级在我们学校只有一个教学班,为了能够“磨”出一节高效的导学案,我请教学校其他年级的语文教师,也请教兄弟学校同年级同科⽬的优秀老师,交流教材的重难点、考点、单元要素、学法指导等等,集思广益,调整自己的角色,更多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力求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喷薄而出,“这个地方学生会有什么问题?”“哪些学生能自己解决?”“哪些问题需要教师点拨?“哪个任务驱动需要小组合作探究?”……备学生和教材,备教法与学法,大到每一个任务驱动由哪一个小组的哪位同学完成,预设他们能回答的程度,以及小组合作的形式,小到每一句过渡语的衔接,评价语的完善,每节课前导入,结束语的呈现,我都仔细琢磨,细细品味,修改补充,整理完善导学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琢磨,我的导学案既统一,又有个性化,学生学情、课堂把控基本上了然于胸。
“磨”导学案只是上好课的前提,真正的好课关键还是要在课堂中落实好、体现好,使学生高效地完成一个个任务驱动,有效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每次备好导学案后,我先在我们语文教师组进行说课,让每位教师开诚布公的给我指出不足之处和改进建议。调整之后,我在校领导班和语文教师中进行第二次说课。大家再次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述说个人的观点,给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就这样,在一次次思维火花的碰撞中,我进入了真正的新课改课堂。
我用自己的课改设想津津有味的上课,孩子们也在有条不紊的跟着我的节奏“质疑—合作—展示—交流”,孩子们虽然兴趣高涨了,课堂看着热热闹闹的,但下课铃声响后,我居然发现设置的任务驱动没有完成,也没有时间进行课堂检测了。这时我才意识到,备课时对学情的分析还是掌握的不全面,课堂上还是跳不出传统的教学框架,不敢大胆放手把主动权教给学生,针对这些状况,我又重新调整导学案的课堂环节、缩小课堂容量、把握教学深度、预设学生课堂表现,终于,我上了一节完整的公开课,课堂上我运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质疑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完成一个个任务驱动,突破一个个重点难点,并且发现,课堂上思考的学生多了,探究多了,动笔多了,展示多了,孩子们积极性大大增强,令我出乎意料。公开课后,我在教学反思中写道:“编好用好导学案是做好新课改的关键,编写导学案能使教师更多了解学生学习困难,明确导什么,对怎么导有准备,促进教师课堂上用清晰的思路去导,增强教学针对性。今后我会认真编写导学案,提高编写质量,让导学案更好地服务课堂教学。”
过去,我在课堂上也经常强调:⼤家动起来,不要沉默不语,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可是没有想过什么才是真正的动起来?我们这次推行的新课改,才让我明⽩过去我所谓的“动”,只不过是让学⽣机械的划,机械的记,甚⾄是机械的说,是⼀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要想让课堂成为充满期待的人性课堂,就应该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知识,体验合作乐趣,感受成功喜悦,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实实在在的高效课堂。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我制定了详细的《小组积分细则》,课堂上通过积分卡、奖章、兑换不同层次的奖品等方式,提高孩子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鸟的天堂》时,课堂上我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每组学生合作交流提出“通过本课学习要解决哪些问题?”孩子们兴趣高涨,提出的问题写了满满一黑板,我先表扬他们肯动脑筋,又引导他们筛选重点问题,评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然后让小组合作学习,围绕以上问题进行讨论。末了,各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展示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学生表现自我的自由天地:小组之间都针锋相对,你说我听,听完提建议,共同寻找完美答案。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思考,认真地探究,热情地交流,甚至一些小组的学困生主动要求回答问题时,全组为之拍手鼓励,竖起大拇指点赞。课堂上经常会听到“我还有不同的意见……”“我还有补充……”“我还能讲得更好……的声音,”而我要做的,就是真诚地鼓励、适时地引导点拨、客观地评价。一节课下来,学生兴味盎然,收获多多,作为老师的我自然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践行新课改的历程中,有思考的迷惘,有摸索的艰辛,也有反思后的播种,但更多的是迷惘中的追求,艰辛里的执著,播种后的收获!作为⼀名课改实践者,我深切的感受到是先进的教育理念把我从繁重与繁琐的教学中解脱出来,让我思考研究的⼒量,让我知晓团队的精神,让我挖掘⾃⾝潜能,让我真正实现⾃⾝价值。
遥望今后的课改之路,或许我们仍像刚走路的孩子一样步履蹒跚;或许我们仍要遇到比别人更多的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不会忘记课改带给我们那一份份惊喜与感动,因为它正和我们一起奏响新课堂动听的乐章;它正和我们一道描绘新课改多彩的画卷;它正和我们一同谱写课改路上壮丽的诗篇。
(供稿:大营中心校 陈燕 编辑:史文虎 审核:张银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