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我在教学工作中应用了25年,我一直觉得作为一名好教师,只要尽心尽力的备好每一堂课,再认真地、精彩地讲授好所备内容,课后不忘检测和复习,应该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然而随着2021年美好的九月,我和二年级的17名孩子再次相聚,乘着课改的东风,留下了或深或淡的记忆……虽然这一路走来有迷茫有困惑,但我从未停歇,坚持向前,向着明亮那方,追逐心中的那束光。
“新课改”如一股春风吹进了我们的校园,在新课改浪潮的推动下,我不甘落后,心雀跃、澎湃,朝与日出伴,暮与夕阳随,积极学习课改理论、更新教育理念、感受课改思维,改变教学方式。第一次听新课改的课,虽然模式知道,但还是被老师的讲授震撼被学生的主动学惊叹,学生从以前的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这一变化使我深深感动。
作为低年级语文老师,怎样能把新课改模式也套用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呢?我该怎么做呢?第一次有了我要改变这个念头。就也像高年级那样跟学生分了组,并由学生投票选出了他们心中的“老大”(组长),如果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了就能跟自己小组加分,这样做明显感觉到上课学生的积极性高了,坐姿端正了。恰逢此时区教体局组织了一次低年级新课改示范课,借此机会,我认真的听陕州外国语李老师的课,汲取了李老师的经验,更深入地用到了我们班的语文课堂上。
在教《传统节日》一课时,提前让孩子回家查阅有关传统节日方面的资料,可以问大人、上网查找、翻阅书籍等。总之,通过自己的方式获得你想要的答案。在上课时,利用谈话式的导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很好的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让学生自己说出哪些节日属于传统节日,有根据查阅资料知道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历史的节日,也是我们中国人世世代代都要过的节日,我们称这样的节日为——传统节日。春节是孩子们都喜欢过的节日,通过已有经验知道春节就是农历的大年初一,以及春节的各种活动形式,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把自己通过查阅的节日形式讲给本组的同学听。
生生互动更容易接受,如果以以往的教学方式,一节课可能只能让学生知道传统节日的时间、活动形式,但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知道时间活动形式,还时事拓展到有关清明节的古诗、七夕又叫乞巧节,七夕的由来……这节课可谓是容量很大,但是竟然没有思想开小差的、做小动作的。虽然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语言不够精炼、讲的过多等等,但也是我课改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总结了上节课的问题,我又开始磨课、一路与课改同行,渐渐地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从战战兢兢走向了从容应对。对我来说,新课改是一场对话,一座平台,更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不仅师生身份转换了,更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高效课堂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充分参与是新课改实施的核心。
如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成为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体验到学习的欢乐?我在评价机制上动脑筋,不仅仅采用将全员参与作为评价小组的重要指标、只要你说就有加分,提高幅度大的成员为小组双倍加分等方法,还利用刻意放大他们的成功,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比如,成绩较差的同学回答了问题,并且比之前有进步就会加0.5分,回答问题思路清晰加1分,成绩稍好的回答对问题加1分0.5分,叙述完整加1分,好学生回答加0.5分,这样以来大大增加了小组内成绩较差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会在全班表扬说:“某某同学为他们组赢得积分奖励”。
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每一个学生都想尝试成功的愉悦,他们渴望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和认可。这样的做法真让我收获着因学生进步而带来的欣喜和幸福。因为我惊喜的发现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表现欲更加强烈了,小组合作荣誉感增加了,并能有意识的主动去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从孩子们的上课活跃的气氛,从他们脸上荡漾出来的笑容,从上课你争我抢的回答问题,我感觉到他们喜欢高效课堂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思考、可以合作、可以展示、可以质疑、可以探究……喜欢就是动力,小组的合作互助中,他们表达能力提升了,在同伴的影响下,他们学会思考、交流、探究了,高效课堂改革让学生尝到了甜头,感受到了快乐!
课改之路漫长而艰辛,我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新能力,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才能真正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我坚信,只要不忘初心,坚持不懈,我的课改之路就一定会越走越踏实,越走越顺畅!
(供稿:张湾中心校 徐菊红 编辑:史文虎 审核:张银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