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8个教师节,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0个教师节。在过去的一年里,教体局党组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锚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行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得到优化,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明显;大力实施集团化办学改革,以强带弱、资源共享、规范管理,在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强化“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管理,加大课后延时服务力度,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切实减轻学生、家长负担,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区教体局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省教育宣传十优县(区)、省关工委工作、省卫生先进单位,向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为全面展示一年来全区教育系统的崭新面貌,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以昂扬奋进的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陕州区教体局联合区融媒体中心在教师节期间举行“迎接党的二十大,培根铸魂育新人”专题宣传推介活动。活动分“名优校长讲管理”“最美教师谈师德”“优秀教师话课改”三个板块,分别选取12名优秀校长、15名最美教师、30名优秀课改教师从不同角度展现我区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旨在引导广大教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理想信念,心怀“国之大者”,不折不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扛起立德树人的神圣责任,切实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小组合作原来是这样的
——陕州区观音堂村小学 周江林
一年的新课程改革,我一路走得很辛苦。在不断地学习和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随着课改不断推进、深入、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每一次的课改研讨,让我由原来的疑惑、抵触到现在的适应、坚定。我的课堂教学在改变,孩子们在改变,学校也在改变。
初试,“惨不忍睹”
2021年11月4日,在曹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的骨干教师奔赴陕州小学参加听课学习,聆听了教研室邢保顺主任的专题讲座《教学改革其实没有这么难》,初次接触了新课改的模式。11月8日,邢主任亲自到我校专题讲座时,和我现场互动,解答了我在课改中的困惑,点燃了我的课改热情。之后我认真学习了《陕州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意见》《小高效课堂改革实施意见》等文件,自己也下决心要改变了。我将学生分成了四人合作学习小组,开始了“自学——对学——群学——展学”的学习模式。
于是学生团团坐了,
于是老师的话少了,学生的话多了,
于是课堂热闹了,
我以为,这就是课改了!
可是,待到月学情诊测时,成绩一出来,傻眼了,80分以下的多了,70分以下的也不少,甚至还有60分以下的了,真是“惨不忍睹”。
学习,寻找方法
我课改了,我分小组了,我的课堂活跃了,可是,唉!
我徘徊,甚至有些怀疑了!
但,课改必须进行,这是教体局的要求,学校也是大力推进!
怎么办?思索、冥想,纠结、徘徊之后要行动!
我开始静下心来,观察我的课堂,观察六六班的学生,不久,便发现了症结之所在。四人小组是成立了,可是班中29位学生,男生占了20位,这样男生找到讲话的对象了,学习思考是少数几个爱学习的学生的事了,作业也很快就能完成了,于是一多半以上的学生可以无所事事了,这样的合作学习,成绩不下降才奇怪!
问题是发现了,该怎么解决呢?我只好又开始学习。
再次仔细研读教研室下发的文件,希望从中找到解决的途径;向“课改五校联盟”主体校的课改能手学习,学习他们的经验,他们的具体操作方法。
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请教之后,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要素与关键。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这是一种先进的学习方式。但是要把小组合作学习做好,就必须要有组织,有分工,老师还要有强力的指导,不然课堂就会混乱,就会无序。
再实践,豁然开朗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研究,我又开始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
(一)组建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的组建必须合理,小组成员的异质互补将确保小组成员各具特色,取长补短。同时还要考虑到他们之间是否能够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建立并维护起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1.准确掌握全班学生情况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前,我全面了解了学生的性格特征(外向与内向)、爱好特长、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情况,并做好记录与分析。
2.坚持分组原则,努力使小组成员内部能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全班各小组间又能公平竞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一个小组内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要兼顾;(2)全班各学习小组间学生的组成基本平衡,没有大的差异;(3)4人或6人组建成一个学习小组。
(二)成员分工,生生有事做
确定每一位小组成员在组内的角色和职责,如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观察员等,并对小组各成员进行培训。
小组长是小组的中坚,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所以组长的选择不仅要看学习成绩,还要看组织能力、责任心、亲和力等各方面。
小组同学结成对子,学习基础稍好点的同学带动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某一科目好的同学带动其他同学,组长负责监督落实。
(三)确立组名,设计组牌
为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向心力,鼓励每个小组自己确立组名,设计制作组牌,通过组名、组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星火”、“雄鹰”、“三人行”等各具特色的组名不断的产生,激励着同学们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进取。
(四)小组合作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自学,再和对子进行对学,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让学生通过参与式的学习交流,学会与人交往,形成团队合作精神。如我在教学《学弈》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再让学生对学,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和对子交流交流,最后,再和小组内的学生进行讨论。把交流讨论的结果进行展示。
再回首,小有成就
渐渐的,我发现,课堂变样了。
原来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热闹了,原来混乱的课堂变得有序了!
自学——对学——群学——展学,这种自主与探究,合作与竞争的交替学习,有了一种神奇的魔力,将学生们领进了未知的忘我境界之中,他们思维活跃了,敢想敢问了,敢说敢做了,敢于展现自我了。师生彼此分享,彼此感动着。
回首自己的课改之路,历数自己留下的足迹,我信心满怀。自从走上语文课改的道路后,我更新了观念,大胆创新,力争做一名“善学者”,我终于又寻回了失落的自信和失去的快乐。我的课堂越来越和谐,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他们已成为课堂的主宰,也在期末学情诊测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也欣喜地前进着。行走在语文课改的道路上,我每一步都迈得坚实有力。我坚信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去收获语文教学的万紫千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