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8个教师节,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0个教师节。在过去的一年里,教体局党组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锚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行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得到优化,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明显;大力实施集团化办学改革,以强带弱、资源共享、规范管理,在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强化“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管理,加大课后延时服务力度,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切实减轻学生、家长负担,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区教体局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省教育宣传十优县(区)、省关工委工作、省卫生先进单位,向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为全面展示一年来全区教育系统的崭新面貌,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以昂扬奋进的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陕州区教体局联合区融媒体中心在教师节期间举行“迎接党的二十大,培根铸魂育新人”专题宣传推介活动。活动分“名优校长讲管理”“最美教师谈师德”“优秀教师话课改”三个板块,分别选取12名优秀校长、15名最美教师、30名优秀课改教师从不同角度展现我区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旨在引导广大教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理想信念,心怀“国之大者”,不折不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扛起立德树人的神圣责任,切实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课改结硕果 桃李吐芬芳
——陕州区第三学校 何娟
春华秋实,诗意远方,作为一名20年教龄的一线语文教师,最朴实的职业理想就是让每一个学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初次接触课改,是在去年冬天,学校请来了区教研室杨恒伟主任,给我们实地讲解什么是课改,以及为什么要课改,不进行课改的后果是什么。当时我听完之后很激动,觉得我们陕州区的课堂终于拨云见日,迎来了春天。
在之后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我收获着惊喜,也感受过迷茫。但回想起来,不管是学生还是自身,都在课改中进步,在课改中成长了。
一、让学生心专起来
起初实施课改时,由于是新生事物,学生精力高度集中,整节课都围绕着教学内容走,课堂效果非常明显。两周下来热情逐渐在减退,再加之学生是相对而坐的茶馆式座位,我看到的是侧脸,不能及时的观察到学生的面部表情。渐渐的,小声说话的人变多了,一些不自觉的学生纷纷跟对面的同学进行眼神交流,嘀嘀咕咕。后来我通过反思自身、反思学生、反思课堂,进行了一些尝试,学生合作学习时专注度明显提升了。
1.建立机制。利用小组捆绑考核的办法对单位小组建立长效机制,进行整体约束。每周我会评选出“明星小组”、“夺冠小组”、“争先小组”,每周个人积分也像游戏闯关一样,设置黄钻、红钻、蓝钻等进行动态化关注和奖励,A、B、C三个等级学生的学分起点也根据入班时的成绩各自不同,如B同学入班80分,他就是以80分作为起点,定期考核为81,则记学分1分;C同学入班50分,定期考核为60,则记学分为10分。持续提升小组及个人之间竞争意识,给学生一个长期关注和持续的动力支持。
2.定期反馈。制度的生命是落实。有制度必须要有落实、有反馈。我利用小组长的协助对学生的学分做到每节一记录、每日一合计、每周一反馈。获得每周“明星学员”称号的学生,我会用手机给他们拍照,并打印出来粘贴在教室的荣誉墙上,并利用班级微信群进行扩大宣传,激励学生产生持续性的内生力,一步步进入良性循环。
3.选好组长。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借鉴、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完成的。榜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也正是取决于这一点。小组长是小组中的风向标,是合作学习的关键人物,因此一定要精挑细选。不但自身要品学兼优,而且要有一定的管理方法和工作耐心。因此要对小组长进行定期培训、动态管理,肯定管理的优点,指明缺点和下阶段的努力方向,让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影响一个组的学生,持续性发挥作用。
4.开展活动。我充分利用班会、周会等场合,节日、节气等契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搭建“名人故事小讲坛”、“励志演讲比赛”、“我来订个小目标”等丰富有趣的小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树立自信,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雏形,以促进良好学风、良好班风的形成,逐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二、让学生素养高起来
课改之路上,不少老师和我有同感,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为了完成当堂目标,课堂似乎总是那些中等及偏上的学生在带动,中下等学生时常是随大溜,一节课草草下来,学习效果无法得到保障。针对这一问题我采取了如下做法:
1.激发动力。学习程度暂时落后的同学虽然暂时不能胜任学习小组的组长,但是他们更加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这些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并且放大,在劳动、纪律等其他方面给予充分肯定和展示的机会。在学分制设定上,向后进生倾斜,不使得学生产生“优生永远追不上”的消极观念。
2.精心备课。课改要想取得成效,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精心备课是课改得以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要使课堂达到真正高效,必须下狠功夫备教材,真正提炼出重难点和考点;备适合新课改的学法,确保学生在40分钟学到更多知识;备学生认知起点和接受程度,预设不同层次学生可能达到的学习效果,也就是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在课堂上精准发力、事半功倍。
3.分层提高。课堂上教师要自备一个计时器,做到每个环节科学高效地分配和把握时间。小组长和组员接到的学习任务既有相同的,又有不同的。相同的题目大家先自主探究,然后交流合作,形成自己和小组相融合的最佳解答方案。完成后,根据题目难易程度由不同层次学生来展示,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空间和暴露错误的机会。这个环节完成之后,课堂分为两个子课堂:一部分学生巩固和夯实本节课的重难点,确保达到学习目标;另一部分学生拓展延伸,在本节课基础上进行拔高,全方位提升学科素养,真正做到分层提高,遍地开花。
4.专注自我。课改的课堂绝不仅仅是优生的课堂。我们要的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我常对学生说,“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放一起比较。你不需要跟别人比,只需要跟自己比,只要今天的自己胜过昨天的自己,就可以了。”(我在前面的“建立机制”里提到过学分考核。)所以班里的学生们会习惯性地跟自己比,跟昨天比、跟上一周比,跟上学期比。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沉下心来,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自我激励,节节攀升,不断进步。一个学期下来,优等生戒骄戒躁,不断突破自我,而后进生也不再为超越不了优生而产生焦虑厌学的心理,变得虚心进取、专注自己。
三、让学生习惯好起来
学生在经历课改之后的这一个学年里,培养了很多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参与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勇于发言的习惯、遵守纪律的习惯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瞧,一双双求知而又灵动的眸子,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激励着我做好备课、研课、上课、评课、反思等各项工作。
一个学年结束了,课改之路也渐入佳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原来一节课完成两到三个问题,现在一节课完成四五个,课堂容量加大了,课堂效率也提升了;原来一节课在教师的讲授下,全体学生统一进度,同时思考相同的问题,现在则是快速完成不同的教学问题,形成了不同的梯度;原来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学习相对被动,现在则是自主学习,课堂真正达到了高效,学生素质大幅提升。课改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们在课堂中自主展示他们对题目的分析和解答,让每个学生都敢想、敢说、敢问、敢答,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更好地培养和挖掘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素质。学生期末成绩相较之前得到了大幅提升。
四、让教师教学活起来
课改对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极大的挑战,需要教师刷新固有认知,提升教育教学理念,真正放手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因此我利用闲暇时间阅读教育教学专著,进一步学习课改理念,提高知识储备充实自身。在此基础上,我通过“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的工作思路,向同行教师取经,向联盟校优秀教师请教,研究探讨课改经验,经过内化后运用在自己的课堂上。我深知,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学识、有方法,更要有耐心、有智慧,有灵活应变课堂的能力。因此在课改这条路上,我摸索着、反思着,也成长着、收获着。
新课改是个循序渐进、逐步渗透的过程,非一朝一夕之功。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了解新事物,使自己具备与新课程改革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知识体系,在教研的路上砥砺前行,踏踏实实走好课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