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8个教师节,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0个教师节。在过去的一年里,教体局党组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锚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行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得到优化,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明显;大力实施集团化办学改革,以强带弱、资源共享、规范管理,在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强化“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管理,加大课后延时服务力度,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切实减轻学生、家长负担,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区教体局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省教育宣传十优县(区)、省关工委工作、省卫生先进单位,向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为全面展示一年来全区教育系统的崭新面貌,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以昂扬奋进的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陕州区教体局联合区融媒体中心在教师节期间举行“迎接党的二十大,培根铸魂育新人”专题宣传推介活动。活动分“名优校长讲管理”“最美教师谈师德”“优秀教师话课改”三个板块,分别选取12名优秀校长、15名最美教师、30名优秀课改教师从不同角度展现我区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旨在引导广大教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理想信念,心怀“国之大者”,不折不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扛起立德树人的神圣责任,切实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我与“课改”共成长,喜看课堂百花开
——践行课改 教学相长
陕州区第二小学 方静
新课改的号角响起时,身为“课改人”的我就积极投身于这场改革浪潮里,争取在第一时间把握新课改动态、了解新理念内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以下是我在新课改实践中的心得感悟。
一、转变思想,提升理念
一篇篇的理论学习文章,一节节的外出观摩课,一次次的研讨会议,给我的认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课改,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脉。
我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转变:作为一位英语教师,除了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思维品质外,还要学会更好地引领学生去探究,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和引路人。
在英语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把知识的传授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标,而是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将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在课堂教学实效上下功夫。通过创设丰富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提供行之有效的教学媒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使每一位学生学有所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潜心实践,合作共赢
每个老师都有优点和缺点,而且不同的人特点不同,面对的学生群体也不同,因此他人的授课理念及模式不一定适合自己的。理论武装好后,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停地摸索、探究,汲取别人的经验,提升自己的课堂效益。
(一)建立新型合作学习小组
新程改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学习小组成为新改革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科学分组,是学生小组开展有效学习的前提。
1.组前动员会。班会课时,我对本次小组建设做了充分的动员,强调这次建组的实用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自主建立小组的欲望,同时宣布实施方案。
2.学生自由组合。①学生以4-6人为主,最好以6人成组。②小组成员间自行建立小组,推选组长。③组长考虑组员间的性别搭配,学科间的互补性以及成员的性格。
3.老师审核协调并成立小组。①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小组建立申请报告,形成书面材料上交给我。审核报告里要写清楚成员特点及特长,成员分工,小组发展目标。②通过审核后的小组要确立组名、口号、组歌及组徽。
在此基础上,我通过与各科老师多次沟通协调,对各个学习小组的成员又做了部分的调整。这样,各个学习小组就确定下来了。接着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编号,调整位置,训练一些统一的口令和动作,渐渐地孩子们也意识到我们的课堂学习在发生着变化。
(二)建立长效评价机制
建立良性的评价机制,并使之不断在运用中优化,才能让小组的团队合作得到积极运转。
经过两三周的实践,我们班级最终确立了一个很好的方案。采取综合评价方式,各科的课堂积分累计起来,我们每周一评比。评出周冠军,由班级进行奖励与表扬。随着评比的积累,以此类推,再评出月冠军、季冠军。这样孩子们一直有目标,持续不断地努力。
(三)做好课改“领头羊”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身为英语组的教研组长,首先自己要敢于尝鲜。我带领英语组成员,不仅扎实学课改理论,在课改实践中更是躬身力行,做好课改的“领头羊”。
2021年10月底,理论学习是我校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积极组织本组教师参与校级组织的各项课改培训活动,并认真做好组内的再培训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①每周教研活动时,前20分钟左右的时间用于课改理论学习及学习心得交流。
②每周由备课组长制订备课计划,确立中心发言人。每次集体备课先由中心发言人钻研教材,收集材料,精心设计教案。然后组内成员交流意见,设想自己的教学方案。使集体备课更具实效性。
③结合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平行班教师相互进行听课、评课活动,检验集体备课教案的可操作性,教师之间互帮互学,取长补短。
④结合词汇课、对话课、阅读课、语音课、复习课五个课型,每个月针对同一个课型,所有老师一起探讨、研磨,寻找最佳课堂模式。
我很庆幸自己所在的团队是如此的优秀。一群执着的英语教育人,因对新理念的追求与坚守,借助我校搭建的“启智236”课堂平台,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听课、展课、评课,去反复地打磨课堂。终于,我们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课堂模式。
三、工不枉人,百花绽放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生的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持之以恒的。老师们把课改的理念融入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慢慢地发现,一朵朵“花儿”争先恐后的绽放:
情景一:
英语课刚结束,教室的角落传来一个孩子呜呜的哭声。原来是飞跃组的3号学生,觉得刚才课堂上单词听写出错太多,影响了自己小组的评比。孩子恳请道:“老师,下节是体育课,自由活动时间我去找您背单词,过关了您能给我们组加一分吗?”“我下节还有隔壁班的课,要不……”话音没落,她组的2号同学就迫不及待地要求:“老师,我来负责帮忙督促,您到下课时间来提问。”
“团队集体荣誉感”促使一个孩子积极主动地跑来找我背单词,另一个孩子自发要求去帮助同学进步。
情景二:
放学回家在一辆公交车上,唧唧喳喳的声音入耳,是我们同年级的几个孩子:“我觉得这道题还可以这样解答……”“你运用单位1比较麻烦,我觉得方程法简单。”“明天我们在课堂上表述观点,看老师赞同谁的……”
“敢于创新”让孩子们如此的执着,一个个力求证明自己。那一刹那,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信的张扬。
情景三:
校级劳动技能大赛,每个小组都争先恐后地报名。为了取得年级第一,最后孩子们打破常规,组组互助,选出全班最优秀的五名选手组成一个团队,最终抱奖而归。
“合作探究、敢于尝新”让他们体会到了在团队力量面前没有最优秀,只有更优秀!
类似这样的情景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就是一朵朵绽放在枝头的花朵,不经意间,漫山遍野。
这就是课改的魅力:教学相长,不止于教师,不止于学生,这股新鲜血液注入了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课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