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师风采> 正文

【优秀教师话课改】陕州区实验小学 郭晓 ——”迎接党的二十大,培根铸魂育新人” 陕州区庆祝第38个教师节专题宣传推介(十四)

发布日期:2022-09-03 14:02     字体:

003.png

编者按: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8个教师节,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0个教师节。在过去的一年里,教体局党组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锚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行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得到优化,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明显;大力实施集团化办学改革,以强带弱、资源共享、规范管理,在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强化“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管理,加大课后延时服务力度,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切实减轻学生、家长负担,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区教体局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省教育宣传十优县(区)、省关工委工作、省卫生先进单位,向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为全面展示一年来全区教育系统的崭新面貌,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以昂扬奋进的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陕州区教体局联合区融媒体中心在教师节期间举行“迎接党的二十大,培根铸魂育新人”专题宣传推介活动。活动分“名优校长讲管理”“最美教师谈师德”“优秀教师话课改”三个板块,分别选取12名优秀校长、15名最美教师、30名优秀课改教师从不同角度展现我区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旨在引导广大教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理想信念,心怀“国之大者”,不折不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扛起立德树人的神圣责任,切实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同课改共成长  与幸福常相伴

——课改之路逐梦前行

陕州区实验小学 郭晓


新课程改革犹如一阵清风袭来,伴着雨后泥土的芳香,吹进每位教师的心田,一切都充满了生之朝气。因为这阵“清风”,让我多了一份希冀,也让我有了“真取经”才能“取真经”的感悟。一年的新课改实验,一路跌跌撞撞,一路奋力成长。

与课改结缘,加强学习促提升

新课改推行伊始,一切都是陌生的。我的心中充满担忧和顾虑。为了更好的领悟新课改实质,学校安排老师们先聆听了金太阳课改专家老师针对课堂模式解读的示范课,清楚的记得那节课用的是我班的学生,课上老师没有新奇的导入,没有使用先进的多媒体,也没有优美的语言,但学生讨论认真,积极展示,争先恐后到黑板上板演,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生表现出对新知强烈的探究欲望,这些在我平时的课堂上很少见到。这节课深深触动了我,学生喜欢这样的课堂,老师就必须要做出改变。这一刻,课改的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图片1.png

学校决定在高年级进行课改实验,我有幸成为了一名课改实验教师。面对领导的信任与肯定,我把这次课改看成了磨练自己,提升自我的大好机遇,课余期间,认真学习课改理念和课堂模式,同学科老师交流探讨课堂上的困惑,一起思考改进的方法。就在一些问题还弄不明白时,教体局王局长和邢主任到学校做了专题报告,深入细致的讲解,如同拨云见日,扫清了我心中的疑问和困惑,更加坚定了我投身课改的信心。

我还通过参加课改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善美课堂“4+1”课改模式培训、送教下乡、课堂教学竞赛等活动,努力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并充分发挥课改实验教师的引领作用,带动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

与课改同行,积极实践勇探索

虽然进行了大量的学习,上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上的第一节课就让我始料不及,合作交流时看着热热闹闹都在说,交流时都说答案没讨论好;动手操作学具时,只有组长拿在手里在拼,其他学生只是看,学具没有起到很好地作用;学生上来展示时,过于紧张,语言词不达意;还没开始练习就下课了等等,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使我备受打击。

在我迷茫无助时,学校的大教研和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对大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讨,很多有经验的老师提出了许多解决的办法,使我深受启发。新课程改革强调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掌握更大的学习主动权,而小组合作无疑是非常好的一种学习形式。我开始着力进行小组建设,首先召开小组长和副组长会议,明确他们的职责,制定奖惩办法,鼓励他们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帮助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其次在班里召开专题会议,详细具体的给每位成员进行分工,交给他们具体的做法,并开展小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争胜心。接下来的每节课我都能看见孩子们的进步。可以看出,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模式下,每一名学生都拥有了“发声”的机会,各个小组也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彼此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合力来完成,这对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

图片4.png

   实验摸索一段时间后,学校安排我上一节示范课,这节课我运用善美课堂“4+1”模式,以“导学案”为载体,但针对《导学案》,我不能搞“拿来主义”,把导学案中任务驱动表述繁杂,学生操作困难,进行优化整合,让学生易于自主学习。立足课本,瞄准重难点,优化设计《导学案》课堂检测题,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这节课上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展示、质疑探究,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出一朵朵灿烂的火花,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这节课不仅受到教研室领导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也为我校数学新课改模式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与课改共赢,茁壮成长结硕果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勇当课改排头兵,积极投入新课改,积极构建高效课堂。虽然在起步阶段费时费力,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但经长期摸索实践,由扶到放,学生逐渐变得善学、善合、善展、善探、善用。充满自信的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了,学习积极主动,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学风。学风的转变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在课改的影响下,班级学生形成了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团队精神,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班级凝聚力。班级教学成绩稳步提升,在学校同年级名列前茅。

图片5.png

一年的课改实践,给我的教育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使我与学生在课程改革中得到了共同提高和发展。自己多次执教学校和课改联盟校间的研讨课、公开课,受到本校和外校同行的一致好评。课改一年来,我在学校上示范课2节,到张汴校区送教1节,在“五校联盟”课改共同体课改研讨交流活动中上展示课2节,参加学校新课改赛讲课2节,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上学期,被学校评为“优秀课改教师”。

总之,课堂应该是富有魅力的地方;课堂应该是学生获得自信的地方;课堂应该是师生智慧碰撞的地方;课堂应该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地方。课改是一个长期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在以后的课改路上,我将一路思考,一路实践,一路收获,一路快乐!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