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琴,女,大学本科学历,中专讲师,多次获得区级优秀班主任称号,获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市级优秀班主任,市级文明教师,市级骨干教师。自1997年毕业至今一直从事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所教学生王玉同学考入河南师范学院随后留学立陶宛,辅导的技能赛学生获得2019年“说唱弹跳话”五项全能比赛中获省级二等奖。
她用满腔热情,恪尽职守,勤奋踏实工作,以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一、严慈相济,提灯照亮未来之路
李老师关心和爱护着每一个学生,能够从思想、学业、心理等诸多方面关心他们的全面发展。不少学生无法快速适应新学校、新环境,她都能敏锐得察觉出异样的情绪,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寻找合适的机会与学生谈心交流;还有学生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比如,不会叠被子,她就会耐心地手把手地教他叠被子;有些同学不会整理内务,她会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亲身演示,直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她时常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才艺表演,节日活动冬至那天和学生一起包饺子,和学生一起铲雪维护学校环境,或者播放励志类视频鼓励学生等。“寓教于活动”是创建良好班集体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活动中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但是作为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光有慈母般的温暖是不够的,还要有严父般的督促。每每接手一个新班级,她必定会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严格要求,落实在路队、坐姿、吃饭、课间休息等方方面面。在校新学期军训阶段,顶着秋日毒辣的太阳,一遍又一遍地带领学生练习进出场。师生们大汗淋漓,但他们并不觉得苦和累,汗水流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折射出更胜往日的熠熠生辉。
这样的事例还有许多,她以严而有度、爱而有方的工作方法,在严慈相济中,用慈母般的温暖直达学生心灵深处,用严父般的督促矫正学生的不良学习生活习惯。
二、钻研不断,笃学不怠
在教学上,李老师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大胆地进行教改实验。她扎实研究教学教法,针对班上大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不断尝试,不断创新,始终以最合适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她的课堂,气氛和谐、学生积极参与。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展教育”的理念指引下,在教学中她坚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她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堂课坚持以不一样的方式导入,力求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导课堂,全班参与课堂。注重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结合学生特点,将理论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大胆地进行教学实验。用百变多样的方式,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并积极将德育教育寄于每一堂课之中。
面对职业教育新的大好形势,李晓琴使命感更加强烈,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坚持以理论武装自己,努力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行学习。总之,她总是利用一切机会向别人学习。
专业教育的概念在时代的变革中,不断革新并被重新诠释。李老师作为其中的实践者,积极探索专门教育的本质,旨在帮助那些“暂时落后的孩子”重新找到努力的方向,树立未来的目标,鼓起生活和学习的信心,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社会的合格公民和劳动者。
三、家校共育,助力学生身心成长
家长是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和教育力量,构建良好的家校关系有利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班级优良班风的形成。对于中职学校的孩子,针对他们的教育策略更需要老师指导,家长协作完成。
在家校共育中,李晓琴和家长们积极沟通,建立起了密切而友好的关系。在校,她通过对学生生活、学习情况的了解、观察、记录,形成相关的心理辅导手册,再利用家校联系手册向家长反馈问题,同时邀请家长写下学生在家表现情况,以此为据,不断调整学生的教育策略,真正达到教育矫正的目的。李老师常常走进孩子的家庭进行家访工作,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通过和家长们面对面地交流,帮助家长共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和困惑。开设家长课堂,邀请家长走进班级,将自己所喜欢、擅长、了解的领域介绍给班级的孩子们,不仅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也让家长们更多地参与到了班级的活动中,增强家长对班级建设的认同感。
此外,她还积极组建家校共建联盟,从班级文化建设、日常班级管理到班级活动的开展,都邀请家长参与其中,很好地拉进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距离,让家长能够参与到班级的建设中来,也充分整合了家长资源,让班级的建设更加多元、全面、有效。
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班主任是培根铸魂、甘为人梯的筑梦者,带学生看到更广阔、更美好的世界。如“叶”一般,轻轻地托举起花骨朵,并默默见证花朵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