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瑞仙,女,三门峡市陕州区初级实验中学教师,民主促进会员,三门峡市第八届人大代表,河南省文明教师,陕州区初中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担任班主任18年,先后被评为三门峡市教学标兵,三门峡市优秀班主任,三门峡市首届班主任基本功展示活动一等奖,陕州区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被评为三门峡市文明班级;多篇文章在《班主任之友》和《教育时报》发表。
让教育富有温度,让每个生命都灿烂一直是她坚持的育人理念。多年来,她致力于实现“打造诗意班级,培养一批有凌云志、有同学情、有生活趣的阳光青少年”的育人目标,也感受教师这一职业带来的诗意和美好。
一、文化建设 引领精神发展
用校园文化涵养精神。实验中学的校园处处洋溢着文化气息,日常教育中,边瑞仙老师常用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情操、启迪心智。
用班级文化凝心聚力。引领同学们积极参与起班名、绘班徽、定班训的班级文化创建活动中,挖掘他们的创造力、合作力,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信任。用手抄报、姓名牌、心愿树、盆栽、小组文化等激发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在潜移默化中,同学们感受到班级是我家,我爱我的班,我爱我的家。营造了一个和谐有爱的生活共同体。
二、言传身教 规范言行成长
学校的阳光大课间,无论天气炎热还是寒冷,边老师都会全程跟同学们一起跑步、喊口号。这样一来离队偷懒的同学就很少,就算鞋带开了,系完鞋带也会马上快跑跟上。升国旗时,一定立正站好,向国旗行注目礼。上课时,没有特殊情况决不迟到,铃声未响,她已在教室候课。边老师用自己的言行引领并规范同学们的言行。她的课堂少有人迟到,她在同学们心中有威信,说话有分量,易被学生接纳。
三、日常谈话 促进沟通交流
小尚一直心浮气躁,跟一些问题学生交往过密,同学们对她评价不高,小尚知道后很伤心。放学后,边老师带她出去了吃土豆粉,期间她们聊生活、学习并给小尚提出建议,小尚真诚的答应。以后的日子小尚比以前稳重多了,纪律遵守得也好了,经常会跟老师汇报自己的思想动态,也会跟老师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一顿贴心晚餐、一次日常谈话,简单而有效。
假期里,边老师更加关注每个孩子的安全。她了解到小刘同学在家玩手机的时间很长的情况。多次打电话聊天谈心,告诉他每天的作业一定要完成,要理解家长生活的状态,要懂得父母生活的艰辛。还给小刘写封信《锦瑟华年 当踔厉奋发》,表扬他身上的很多优秀品质,也指出他的很多不足,甚至是错误,希望他能扬长避短,努力让自己优秀起来。希望他有一个多彩的青春;希望他都能够自立自强、笃定坚毅、言而有信;更希望他做一个有理想、勇奋斗、敢担当的新时代青少年。小刘也回信表示,今后,定会改过自新,自我勉励,自强不息,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边老师跟学生在教室里的谈话、餐桌旁的谈话、书信里的谈话,促进他们的心灵的成长,让由困惑变为顿悟。制度是冰冷的,但是我们可以让管理有温度,让教室里有一抹温暖的底色。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四、用心呵护 关爱一直在线
边老师总会对生活中有困难或家庭有变故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与帮助,关爱一直在线。
班里有个平时纪律遵守不好的女生,父亲因车祸已经去世了。当她得知这一消息时,辗转很久来到学生家里看望,临走时给学生妈妈200块钱,并对学生在生活中和学习上给予更多的关怀。
一个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家中有优质金太阳大黄杏,苦于无人销售,她在教师群里发信息号召大家:助力脱贫攻坚,略尽绵薄之力。
酷暑七月,学校已经放假,她冒着空气中的热浪到一个留守学生家中家访,反复叮嘱学生保护自己安全,并邀请学生到自己家度夏。
冬天天冷,孩子们起的早,早饭吃得少,她会在课间时候给他们买饼夹菜、方便面、煎包。冬至时,她给住校的学生做煎包。元旦时,她去德克士给班里的每一位同学订购买一个汉堡比并送上饱含爱意的“福桔”,孩子们说,有老师的关爱真幸福。在她的教学生涯中,跟学生分享吃的、喝的之类的点滴小事太多太多。一个不善言谈的小男生,多年后,还依然记得在一次早读课上老师对他的鼓励,会记得他踢球晚归、没吃上饭时老师给他的一个苹果,记得苹果里爱的味道。
边老师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奋斗了20多年,虽然没有惊人的业绩,但靠着对工作的那份热情,在她辛勤耕耘的“绿色田园”里印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她对学生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学生,他们会给她带来很多麻烦,也会带给她很多幸福,不论怎样,她爱他们,他们让她的教学生活美好而丰盈。
人生如树,在风雨中成长,在阳光下开花,繁花落尽,硕果累累。
边瑞仙老师师德优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年年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她有爱心、有思考、有温度、有力量!作为一名教师,她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作为一名班主任,她积极探索中学生成长规律,根据每名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个性化处理。爱生如子 无私奉献。把对学生的爱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和生活中,把对教育的爱化作绵长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