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水莲 ,毕业于河南教育学院英语教育专业,中小学一级教师。曾获得“三门峡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三门峡市优秀班主任”“陕州区最美教师”“陕州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担任班主任多年,所带班级多次获得“陕州区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她是一位有心的教育耕耘者,一位有心的班主任。
刘水莲老师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陕州区第三学校从事英语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多年的工作经验让她认识到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要时刻保持耐心和爱心,以真诚的态度去理解和帮助学生。刘老师就是用爱心、细心、诚心和耐心温暖着每一位孩子。
一、身先士卒,用身教影响学生
“老师,今天咱们班被扣分了!” 午饭后刚在办公室坐定,劳动委员倩倩愁眉苦脸地来办公室找她。“是什么原因被扣分了啊?”“是走廊的瓷砖上有灰尘。我提醒他们不知道有多少次了,但他们就是不听我的。”听了倩倩的述说后,刘老师就和倩倩一同回到教室了解情况。这时,全班的孩子你一言我一语地揭发负责走廊清洁的学生的“罪状”。
看着负责走廊卫生的同学一个个站在低头不语,刘老师脑子一动,说:“孩子们,今天我们咱们班被扣分了,我也负有直接责任,我没有教会你们爱劳动。要不,咱们一起来给这些瓷砖洗洗脸吧”她用征询的口气对孩子们说。“刘老师,你就不用了,我来帮他们吧!”勤快的倩倩这么说,“来,咱们一起来劳动吧!”说着,倩倩拿了一块抹布,走出了教室。听老师这么一说,没有擦瓷砖几个同学也都拿上抹布连忙跟着她走出来教室。“如果再忘记,我再和你们一起给瓷砖洗脸。”刘老师边擦瓷砖边和同学们聊天。经历了这件事情之后,孩子们再也没有忘记过。
现在的“10后”孩子,在家几乎不用干家务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作为班主任的刘老师采取“与民同乐”的方式,与孩子们一起劳动,身先士卒,与孩子们边聊天边劳动,让他们在精神愉悦中感受劳动的快乐。
二、做根拐杖,引导学生朝着明亮那方
开学一个月了,学校要表扬一批有进步的孩子。班会上,大家一致推荐李浩同学。刘老师也发现这个孩子开学以来表现不错,她也认同大家的意见。“孩子们,下面我宣布本月进步之星为李浩,掌声响起来……”但她猛地发现一只小手举得高高的,原来是晨晨。“刘老师,今天早上,出去升旗时,李浩他踢了我一脚,踢得很疼的。”晨晨站起来检举揭发。听晨晨这么一说,李浩连忙在下面申辩:“我没有!我没有!”李浩脸红红的,尴尬地坐着。哎呀!这可爱的晨晨啊,就是这样不合时宜地“泼凉水”。“刘老师知道,李浩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现在我们说说李浩哪方面进步了?”“李浩以前爱说脏话,以前动不动就骂人,现在很少骂人了。”“李浩特别喜欢劳动,经常为班级搞卫生……”
“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孩子拥有一双慧眼。晨晨,在你的眼中,你觉得李浩最近进步了吗?”刘老师微笑着对晨晨说。“李浩以前总是爱拿别人东西,现在不拿了。”可爱的晨晨,把头微微朝上扬,想了一想说。“好的!这说明晨晨拥有一双慧眼哦!希望你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早日登上进步榜.”刘老师夸奖道。
放学后,刘老师对晨晨进行了面对面的谈心。“晨晨,你也是个正在进步的好孩子哦!刘老师期待着进步之星的榜单上有你的名字。人与人之间,怎么相处,怎么交流,怎么说话,这都是一种艺术。说得好,才能受人欢迎。比如今天,你在那样的时刻说李浩不好,这叫当众揭短,会引起他对你的不满。如果你心中有想法,可以在课余悄悄地与刘老师进行交流……。”晨晨一边听,一边郑重地点着头。”
刘老师说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孩子们今后为人处世的一种相当重要的能力。她要让孩子们尽可能多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成长是一种痛,孩子就是这样的一步一滑的摔跤中,不断前进的。她要努力做一根拐杖,引领每一个孩子朝着明亮的一方向前进。
三、关注心理健康,教孩子正视失败
2023年11月,学校举办了“校长杯”班级足球联赛。第一场比赛结束了,刘老师所带的班级以0:1输了,看到孩子们一个个垂头丧气甚至落泪的状态,她感觉自己应该做些什么。第二天早上,当孩子们全部走进教室后,她把全体队员叫到讲台上进行拍照合影,并鼓励他们要开心地笑。孩子们本以为老师会因为比赛失败而生气,但是看到老师很放松,同学们一个个也开心地笑起来。等孩子们坐回座位后,刘老师做了自我检讨,说自己组织的不到位,导致了本次比赛失败。同学们看到老师诚恳的态度,也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比赛中存在的不足,并对下一场的比赛进行了安排。
刘老师利用一篇美篇告诉孩子们:比赛就是一场有输有赢的体验。赢了,那就是锦上添花;输了,也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体验。愿你们能够拿得起、放得下……。第二场比赛开始了,孩子们铆足了劲,参加比赛的队员你争我抢,主动出击。场下的啦啦队激情似火,加油呐喊,这一场比赛赢了!孩子们开心地笑了,刘老师说她更开心,因为她通过比赛让孩子们懂得了坚持、责任、团队,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孩子们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
“要努力做一位有心的班主任,不吝啬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精,把学生的点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把问题解决在细微之处,消灭在萌芽时,于无痕处见教育,真正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刘老师这样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