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师风采> 正文

【教师风采·优秀班主任专栏】陕州区优秀班主任风采展示(二十六)——区直机关幼儿园陈秋娜

发布日期:2024-02-07 11:19     字体:

t01ebbfa22249a7f3e3_副本.jpg

陈秋娜,陕州区区直机关幼儿园教师,1998年参加工作,本科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曾荣获三门峡市中小学骨干教师、三门峡市文明教师、三门峡市教学标兵、陕州区有突出贡献的先进教育工作者、陕州区优秀教师、陕州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所带班级曾获陕州区文明班集体。

图片1.png

班主任工作是光荣而又艰巨的,陈秋娜老师总有着操不完的心。虽苦虽累,但她仍用心呵护,只为学生健康成长,在辛苦里享受幸福。从事教育事业二十七年来,她深深体会到“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为幼教事业默默奉献!

一、凝心聚力,勇挑重担

俗话说“要想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一个好的班级少不了一个好的班主任,在工作中她以身作则,全面统筹,整体规划,同时勇于听取同伴的建议,制定合理的班级计划。勇于承担责任,面对脏活累活她总是第一个冲在前面,班级的三位老师既是工作伙伴更是朋友,相互关心、相互学习,良好的班级氛围也让每个人都感到很温暖,在工作中得到诸多老师的配合与支持。班上的孩子无论是在知识学习、习惯培养,还是在体能发展、技能提高上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二、乐教爱生、甘于奉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是仁师。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

2022年的9月份,她自愿到山区支教,带着光荣的使命,来到了支教学校—宫前中心幼儿园,班里只有十七个孩子,但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不同的故事,他们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有父母离异的,有智力障碍的。在支教的工作中她积极的了解每位幼儿的自身及家庭情况,用爱心、耐心、细心、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位幼儿,给孩子们母亲般的温暖。妞妞是一名父母离异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抚养,孩子非常乖巧,就是特别脆弱爱哭缺乏自信心。陈老师格外关注经常鼓励她,课间时常抱抱她,跟她谈谈心,慢慢的孩子变得自信了、开朗了、敢说话了,奶奶说孩子像变了个人似的。

乐乐小朋友也是一位留守儿童,长期由奶奶抚养,都说隔辈亲,孩子脾气特别犟说一不二,头发长时间不理,经常跟奶奶打打闹闹带不到理发店,陈老师耐心的给孩子做思想工作并主动提出帮孩子理发,一月一次给乐乐小朋友理发成了她工作中的一部分。在每一个平凡的支教日子里挥汗泼墨,辛勤付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仅仅一年的时间便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乐乐奶奶打趣的说:“陈老师走了,乐乐的头发就没人给理了。”那里的家长说希望她继续留在那里,孩子们看到她也会热情的同她打招呼说:“老师我好喜欢你。”这些朴实的语言给了她无穷的力量,一年的支教生活虽然辛苦,但她内心的满足感让她觉得很快乐,也给她的教育生涯增添了五彩的光环,留下了很多值得回忆的宝贵财富。

三、家园合力、共育幼苗

孩子的发展如同一辆车,幼儿园和家庭就是这辆车的两个车轮,两者必须相互协调,车才能前进,孩子的发展是家庭和幼儿园共同的重任。陈老师在工作中特别重视家长在幼儿成长中的助力作用,积极了解每个幼儿的家庭状况,注重提升家长与教师互动水平,积极探索、有效实现家园共育。

雯雯小朋友父母在外地打工,爷爷做生意奶奶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经常为教育孩子的问题头疼,陈老师经常利用下班时间到孩子家陪孩子。一次下大雪孩子都走了,就只剩雯雯小朋友了,陈老师考虑到下雪路滑老人接孩子不方便也没有公交,自己徒步将孩子送到家里,可是门是锁着的,邻居说孩子爷爷去取货了,让陈老师把孩子留他家,但是陈老师没看到家长放心不下,她一直等了好几个小时把孩子亲自交到家长手里才回家。家长感动地说:“陈老师真是的,你把娃留给邻居就行了,还让你等这么长时间真是太负责了,孩子交给你们我放心。”

为家长、孩子服务,“细微处见真情”是她对家长工作的感受,家长工作是体现教师职业形象的窗口,只有把微笑服务、真情服务落实到每一位家长的心坎上,才能满足家长需要,解决家长后顾之忧。积极用各种方式与家长取得沟通,不定期地进行家访、微信、接送时面对面交流。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尊重幼儿家长,耐心细致地做好家长工作,使家长更进一步的了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与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使幼儿在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中成长,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陈秋娜老师说:“她不是教育家,但她会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