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仙,毕业于河南教育学院,中小学一级教师,甘棠街道中心学校任教。曾获得区级优秀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级有突出贡献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她为人和蔼、耐心细致,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乐于与学生共同成长。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她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努力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在25年的教育职业生涯中,杨春仙多次担任班主任工作,在班级管中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见证了许多学生的成长与变化,也感受到了教育事业的挑战与乐趣。
一、自主管理见成效
每当接手一个新班级,杨春仙都会花较大精力抓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日常管理做到细致入微。从早晨到校,早读、书桌、卫生打扫、课堂纪律、课外体育锻炼等。课间期间,她都会走到班级中去,到学生的圈子里去,与学生接触,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她还经常与家长沟通,掌握学生在家的情况,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了解学生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班级管理。
所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师者,人之模范”。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力是无处不有、无时不在的。杨老师时时处处用自己的积极行为去影响学生的行为,她用自己良好的个性去影响学生的个性,她用自己正确的态度去影响学生的态度。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她都会带头做到,以自己的示范、言行取信于学生。
在班级管理中,她鼓励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如开学初通过竞选,组建了班委会,开学两周之后对班级有一定的了解情况下,让他们一起商定符合自己本班班情的班规,充分发挥学生自我优势,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责任感,锻炼学生在各自职位的管理协调能力。
二、 倾情关怀有收获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暗。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唤。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好学生的重要条件。
在班级管理中,杨春仙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注重把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放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以取得更好的成果。初中的孩子正值青春期,叛逆、冲动、自以为是等,这些都是难免的,但是他们内心深处渴望得到老师们和家长们的理解与支持、认可与尊重。当出现问题时,杨老师习惯面对面去倾听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平等的交流, 她始终坚信“没有爱的教育不能称之为教育。”
在与学生相处时,杨老师总是捧出一颗心,献出全部爱,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生病时的关心,困难时的帮助,彷徨时的陪伴,失落时的鼓励,进步时的警醒,欢乐时的分享……她不仅是学生的良师,更是学生的益友。她说:“润物无声,爱过有痕。节日里,学生们一条条祝福的短信都会给我笃定前行的力量。”
三、 及时表扬促提高
杨春仙总是对后进生特别关怀,给予更大的帮助和支持,“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不能让一个后进生掉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对后进生要有更多的耐心、恒心、爱心。”她是这样说的,也是那样做的。
到了初三阶段,有学生会觉得升学无望,觉得考上高中十分渺茫,并开始自暴自弃。杨老师从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她认为每一个学生都不能掉队,她找到每位掉队的同学,从聊家常开始,慢慢过渡到初中生活,为他们加油鼓励,以爱心,耐心,耐心对待每一位后进学生。
杨老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思想和身体全面关心,她一视同仁的爱全体学生 ,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把学生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来看待。
四、为爱而行助成长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长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都会对孩子成长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杨春仙坚持认为家校共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家访,她经常以电话或者微信的形式与家长交流孩子近况,与学生家长共同努力培养学生。
就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而言,教师扮演着丰富多彩的多重角色。教师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而且是心理调节者的角色。杨春仙积极适应时代社会的要求,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掌握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及时关注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杨春仙老师说:“我愿为学生搭建一座宽厚踏实温暖的拱桥。不苛求过去,满怀信⼼对待未来;业精一分汗千滴,爱心一颗花万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