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红,女,本科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店子小学数学教师。曾荣获陕州区“教学标兵”、校级“优秀课改教师”、店子乡“优秀班主任”等多项荣誉称号,并获得信息技术融合课比赛二等奖。
参加工作以来,刘海红不忘教育初心,扎根偏远乡村,孜孜不倦地教育每一个孩子,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项工作,勤勤恳恳地奋战在工作岗位上。
一、身正为范,做一个“有责任心”的班主任
刘海红老师以赤忱热情之心育桃李,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从教期间,她初心不变,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所带班级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互助、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良好班风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她以一种敬业、乐业、奉献的精神,默默耕耘,始终把培养下一代作为至高无上的事业来做,深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在教育学生时,她认为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她总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用自己点点滴滴的言行去影响每一位学生。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让学生能够主动弯腰拣废纸,主动开关灯,主动打扫卫生,主动向需要帮助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三尺讲台不大,但教师职责重大。每天早上一到校,她总是第一时间进班查看学生情况,时刻关心每一位学生;每天放学时,打扫好教室卫生、检查班级门窗、电源,反复叮嘱孩子路上注意安全。正是这些无微不至的关心,始终如一的呵护让她获得了家长的尊重与好评。
二、细致入微,做一个“有爱心”的班主任
工作地方偏远,她每周才回一趟家,在学校,也是整天泡在班级,以至于年幼的儿子对奶奶报怨说:“妈妈的宝贝是她的学生,我是奶奶的宝贝。”对于儿子的抱怨作为一个母亲,听了心中难免酸楚,可看着班上一双双纯真信赖的目光,她只能按捺着心中的难过,继续充满热情地守护在班里的“宝贝”们身边。孩子是妈的心头肉,可这班里的这些孩子那个又不是他们妈妈的心头肉呢?爱生如子的她打心底里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孩子。
对待学生刘老师一视同仁,坚决不戴“有色眼镜”看学生,以育人为根本,做到不抛弃、不放弃。把每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对待,甚至比对自己的孩子更有耐心。无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她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忙他们,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尤其在后进生转化方面,她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激励的办法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在她班里有这样一个孩子,接受能力比其他孩子都要慢,但是刘老师从来不会责怪他,哪怕是一点点的小进步,她也会真诚夸赞。在一声声夸赞中,他上课积极性逐渐提高。临近期末,刘老师告诉他:老师相信你这次一定能考A。虽然刘老师心里明白,这对孩子来说,比较困难。就这样,内心深处虽没抱太大期望,口头上却一直给他鼓励。没想到到了期末,他居然真的考了A!家长发信息感谢刘老师的关注和鼓励,让孩子变得特别爱上学。刘老师说,她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刘老师班里还有个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爱,青春期的他更是变得叛逆,爷爷年龄太大与孩子思想沟通困难,于是,我常常与这个孩子谈心,对孩子嘘寒问暖,用慈母般的爱去感化这个“捣蛋鬼”,后来孩子在思想行为、学习状态有了明显好转,家长更是表达感谢之情。
三、积极乐观,做一个“眼里有光”的班主任
“微笑是最好的生活添加剂。”把积极的生活态度渗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进步时,她微笑着表扬;学生失落时,她温和地开导;学生参加活动时,和同学们一起欢呼呐喊;学生打扫卫生时,和同学们一起打扫;和同学们交流话题时,动情处一起落泪,开怀时一同大笑……她总是以正直、好学、进取、乐观的态度为学生做榜样。在她眼里,每一位学生犹如一粒粒朝气蓬勃的种子,在等待盛放的时机,都应悉心栽培呵护。
十几年来,她克服爱人在外地工作的困难,把自家年幼的孩子托付给年迈的婆婆照顾,自己则扎根山区,关注每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穿街走巷坚持家访,走进过80%以上的学生家庭。与学生的一次顺利沟通,一个误会的“冰释”,家长一个好的建议或认可……都会让她暂时的忘记自己的伤痛和困难,充满力量的继续前行。她常说,在倾心为学生付出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是快乐,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
自刘老师从事班主任工作以来,遇到过各式各样的难题,甚至在学校遇到教师配备不足的困难时跨年级代课,她用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去迎接困难。面对困难时她从不气馁,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战胜它。她的这种精神也感染着她的学生们,从而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果。她所带的班级几乎年年是“先进班级”。多位和她合作过的老师一致评价刘老师所带班级学生团结、进取、懂事、明理,有主见,自我管理能力强,班级氛围和谐有序,班风正,学风浓。其自育自学的习惯令人赞叹!这样的评价也是刘老师最引以为傲的事情和继续前行的动力。
“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如今,扎根山区十几年的刘老师,工作起来依然眼里有光,心中有爱。她说: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才对得起学校的培养与支持,对得起领导的关心与期许。她永远是那束能照进学生心灵深处的耀眼的阳光,也同时指引着年轻的同行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