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陕州区水土保持监测试验站自80年代建站以来,立足黄河金三角,辐射黄河上中游,围绕豫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质地貌特性,坚持水土保持研究监测工作,秉承服务当地农业生产为己任,把试验研究成果与群众需求相结合,通过成果推广转化,不仅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撑,还拓展了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领域,为乡村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新时代贡献。
2023年陕州区水保站携手郑州大学农学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保所、泥沙所,河南肥肥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展科研协作,利用陕州区水保站五花岭观测站科研基地,试种新型高蛋白牧草—肥肥草喜获成功。生长快、产量高。年可收割3-5茬,可产鲜草10-20吨,一次种植终生受益,可连续收割30-50年;耐寒、耐涝、耐旱、耐贫瘠,可应用于水源地保护、污水净化、水土保持固土护坡、滩涂湿地、矿山修复、丘陵荒地、园区绿化、生态治理等。“2023年在干旱缺水的五花岭荒坡地种植已见成效,2023年夏季在陕州区东安铝矿生态修复治理种植肥肥草生长快、耐干旱、耐贫瘠、耐涝的特性得到充分认可,水保站负责人说”
下一步水保站一方面继续与郑大农学院、黄科院深化协作,拉长科研产业链,研究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和农民增收新路径;另一方面加大科研力度,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土保持提供技术支撑;第三大力推广肥肥草种植,为乡村振兴、农民致富、农村发展贡献水利智慧。
供稿人 三门峡市陕州区水土保持监测试验站 贺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