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陕州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位于黄河明珠、天鹅之城的三门峡观音堂镇,是河南省政府2008年12月批准兴建的首批产业集聚区之一,规划面积8.19平方公里,其中化工园区4.33平方公里,专用汽车及装备制造园区3.86平方公里,以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着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和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形成了“一区两园三大主导产业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发展格局。
目前,开发区入驻企业58家,规上企业35家。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研发中心10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省瞪羚企业1家,市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获得发明专利270余项。2023年开发区实现营业收入103亿元,工业总产值为96亿元,税收为2.17亿元,工业增加值19.57亿元。
区位优势明显。开发区距连霍高速观音堂站、省道318、新310国道出入口仅1公里内;乘车向西20分钟可达郑西高铁三门峡南站,一小时可达陕西西安;向东30分钟可达洛阳龙门,1小时可达省会郑州。区内谋划实施的,与陇海铁路观音堂货运站接轨的公铁联运化工仓储物流港,已纳入省“十四五”规划,正在奋力推进。
产业效应集聚。近年来,开发区牢固树立“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理念,新上项目20余个,总投资达181.22亿元,形成了以奥科化工巯基乙酸异辛脂、对溴苯甲醚,中达化工稀有金属萃取剂、聚丙烯成核剂等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以中威春雨复硝酚钠、水溶肥,遂成生物胶体果胶铋、阿昔洛韦,昌腾药业瑞巴派特,环宇生化对羟基苯甲腈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以河南绿闽危废处置、绿能环保垃圾发电等为代表的循环经济产业,以河南骏通车辆、河南敏于行等为代表的专用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和以恒康铝业、鸿美铝业等为代表的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产业集聚效应优势逐步显现。
配套设施齐全。开发区基础设施累计投资30余亿元,建成观大路、清源路、兴隆路、泰和路等道路11条、21公里,初步形成了“四纵六横”的路网构架;茂森公司集中供热、绿能环保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碧源环保污水处理厂、吉能燃气天然气、康达环保自来水厂、绿闽环保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及双回路供电、危化品专用停车场、消防站、应急指挥中心等生产服务配套设施齐全;已建成集企业服务、技术研发、科技孵化、产品展示、会议培训、商务洽谈、休闲娱乐、人才公寓等为一体的开发区科创中心,强化人才集聚,加速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综合承载力不断加强。
发展空间充裕。开发区规划面积8.19平方公里,预留土地5300余亩,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在建10余个二期项目和即将落地投资53亿元氯碱新材料一体化、投资5亿元的无水氟化铝,以及正在洽谈的投资30亿元的聚偏氟乙烯、高性能油品添加剂等系列龙头项目的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
服务优质高效。开发区牢固树立“只为办成想办法,不为拖延找理由“和“企业说了干,手续园区办”的服务宗旨,采取“一周一例会、半月一会商、一月一观摩、一季一评议、半年一总结”的工作方法,积极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期办结制,全程代办制,有诉即办制,创新落实免审即享和免证可办政策,推进企业“三大改造”、对标提升、研发投入等系列政策、资金支持,倾力打造最佳的营商环境。
组织保障有力。开发区持续以“三化三制”改革为抓手,以开发运营去行政化和主责主业去社会化为改革方向,精简优化内部管理架构为“一办五部”,配备研究生5名,本科生28名,专业化人员12名,实行了领导班子任期制、员工全员聘任制、工资绩效薪酬的高效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服务管理团队;与此同时,严格落实“13710”工作机制,持续扎实高效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为企业纾困解难,免除后顾之忧,形成了务实重干,担当作为,廉洁高效的工作氛围。
开发区紧紧围绕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瞄准上下游产业链图谱,紧盯专用精细化工品、功能新材料、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属以及高端装备制造等延链补链重点项目,精准招商,招才引智,优化服务,砥砺前行,不断刷新项目建设的“陕州加速度”。
招商方向
化工产业
(1)精细化工
——现代农药。加快新农药生产基地建设,做强二甲氧基、氯二苯酮、氯乙酸、三氯吡啶纯钠等特色产品,加快生产唑类杀菌剂、酰氯类系列产品、磺胺异氰酸脂等农药中间体和现代农药研发,积极培育陕州区品牌和渠道,实现产业价值链的跃升。
——绿色染料。瞄准新型纤维、电子液晶、医疗、航空等领域,积极发展1-氨基蒽醌、对氨基苯甲酰胺等高性能、功能化的高端染料,积极研发满足生态安全和环保升级需求的绿色染料。
——医药化工。依托奥科化工、昌腾新药业、遂成生物等企业,发展壮大瑞巴派特、阿昔洛韦、丙二酸、胶体果胶铋、吖啶酮乙酸等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积极引进生物医药、医药中间体等龙头企业,促进医药及中间体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升。
——电子化学品。依托原料基础,发展与新能源产业相关的清洁油品、油品添加剂、氢燃料电池、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和锂离子电池等,构建电子化学品产业体系。
——专用化学品。围绕与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联动配套,发展添加剂、催化剂、萃取剂、阻燃剂、化学试剂等,加快推动生产无水氟化铝、电子级氢氟酸、磷酸三丁酯、碳酸甲乙酯、硫代二丙酸脂等多元化高端产品,提升产业层级。加强硫化氢等副产品资源化利用,发展二甲基亚砜、二甲基二硫等高附加值产品和专用化学品。
(2)化工新材料。围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节能环保、医疗健康以及国防军工等行业对高端化工新材料的需求,发展高性能纤维、工程塑料、聚氨酯材料、橡胶、可降解材料、电子化工材料、功能性化工新材料等下游高端制品。
——高性能纤维。发展高强和高模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积极招引发展高性能碳纤维、高温聚苯硫醚纤维、聚酯(PET)纤维,高性能尼龙6纤维、高强度超高子量聚乙烯纤维,耐高温聚四氟乙烯纤维等。
——工程塑料。瞄准汽车轻量化、节能环保、3D打印等发展需求,积极开发塑料改性、塑料合金技术,提高工程塑料对细分市场的适用性和性价比。消除关键配套原料供应瓶颈,延链发展尼龙66工程塑料。谋划发展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聚醚醚酮、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特种工程塑料。
——高性能橡胶。发展高性能橡胶材料、新材料添加剂、特种橡胶及弹性体等,丰富产品种类,增强整体竞争力。
——聚氨酯材料。积极发展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高阻燃建筑保温发泡聚氨酯材料,开发功能性、水性、无溶剂和热熔型聚氨酯材料和下游产品。
——可降解材料。积极发展生物可降解材料,重点发展聚乳酸(PLA)、聚羟基脂肪酸酯类材料(PHA)、聚多糖衍生物(低取代基)、聚氨基酸等产品。
(3)氯碱化工。依托氧化铝产业发展形成的优势烧碱市场,谋划建设离子膜烧碱、氯化聚乙烯等项目,采用和推广零极距电解槽、氧阴极电解槽等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积极推动氯气、氢气向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关联集聚,构建氯碱—精细化工一体化产业链,发展氯化聚乙烯、甲烷氯化物、环氧氯丙烷等产品。
(二)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产业
——高端铝材。围绕汽车、轨道交通、电子信息、食品医药、航空航天等需求,大力发展高精铝板带箔、食用铝箔、电子铝箔、车体结构件等高端铝精深加工产品。
——高性能铝合金材料。以轻量化、高性能为方向,加快发展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用的高性能轻质铝合金材料、高端装备用特种铝合金材料、耐热铝合金材料、碳纤维增强铝合金、铝基复合材料等。拓展铝合金材料在建筑、家居、文创等领域的应用。
——终端铝制品。发挥本地铝板带箔优势,积极承接终端铝加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食品、建筑、日常消费品等领域用的终端铝制品和铝制品装配式建筑,实现从原材料基地向终端消费品制造基地转型升级。
(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1)专用汽车产业。围绕提升专用汽车本地化配套能力,加快发展专用车零部件产业,不断壮大专用汽车产业集群规模,推动全区“十四五”期间新增产能1万辆、新增产值20亿元。
(2)高端装备产业。积极引进智能装备、轨道交通及零部件、通用航空装备、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着力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智能装备,积极引进智能基础制造装备和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生产企业,重点发展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及模具、智能物流装备、数字化专用生产线等。轨道交通及零部件,紧抓高铁、城际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机遇,加强与中国中车等战略合作,承接和引进发展车辆设备、动力系统、控制系统以及相关零部件等产品。通用航空装备,紧抓我国航空业大发展机遇,承接和引进发展无人机、通讯导航设备、通航保障设备、起落装置、航空座椅、发动机叶片、螺旋桨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紧跟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动向,加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重点承接和发展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整车、汽车电子电控、智能网联汽车、动力电池等。其他高端装备。紧密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引进发展先进环保装备、储能装备、新型农业机械装备、工程机械装备等。
联系电话:0398-3859976
电子邮箱:sxcyjjq@163.com
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观音堂镇观大路科创中心